对廊桥的回忆--------泰顺(全文已经修改)

  • 来源:火车网
  • 点击次数:793

泰顺立县的历史大约是在明景泰六年,景泰皇帝为庆祝自己的寿辰而建置,与四周的景宁、寿宁、庆元一起,合为“景泰寿庆”。当然,景泰皇帝也未能如愿,在位九年,就被自己曾经篡过位的兄长(正统皇帝)赶下台,死于忧郁之中!

从景宁往东南,一路崇山峻岭,自东坑以下,犹是如此。从来没有看见过有这么多的山堆在一起,群山之道,不可寻省,爬不完的山路,过不完的涵沟。平生未踏入蜀道半步,但从浙南山地这番征程,可以想象到蜀道之更难,古人行路的艰辛。

入泰顺境内正值中午,车行道中,沿路不时看见山中点缀着大小的村落,时有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从山巅只至山脚的梯田,仍有农人们在劳作。已是收稻季节,那金黄的稻穗,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梯田相映,宛若桃源之境。而此云古莽然之虚,自宋以下,便有无数贤人在此悠居,寄志林泉,陶冶性情,到今依然令清雅之士心神向往!

泰顺多高山、深涧、急流,古人有感于行路之难,往往在交通要道修建碇步、桥梁和凉亭。而最具代表性的,是采用中原早已失传虹桥技术修建的木桥,至今在崇山峻岭间,还保存有33座木拱桥,而造型迥异,各有千秋。但为了适应浙南地区山地的气候特点,加盖了一层桥屋,故称“廊桥”。在中国,也只有浙南、闽北少数地区还有这种在桥梁建筑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虹桥,尤以泰顺叠梁式木拱廊桥最辉煌,故称泰顺为“廊桥之乡”。其中溪东、北涧、三条、毓文、文兴、仙居桥等最负盛名,她们造型古朴别致,典雅大方,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些廊桥所在位置均为旷野、峡谷、乡村,与溪流相伴,与松石为伍,游人至此,莫不惊奇叹息!

(一)洲岭乡三条桥、毓文桥

点绛唇

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

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

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

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无名氏题于三条桥廊壁

立于三条桥上,吟咏这首清新幽雅的小词,令人无限遐想。古时,三条桥是泰顺往来福安的交通要道,题词的主人公正是在此,是怀念、还是送别着心爱的女子盈盈一水间,“人面”凝睇含笑,如今杳然,除了美好的回忆外,空余离恨。思念绵绵而远,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惟有对着青山绿水,怅惘着浩渺的愁思!

三条桥的美是凄美的,偏居深谷,不带一丝人间烟火,周围人迹罕至。可那时的三条桥,如天外飞虹,横跨两山,行人南来北往,络绎不绝。如今的桥已经是清代重修,据当地古籍《泰顺分疆录》记载,“此桥最古,长达数丈,上架屋,如虹,俯瞰溪水。……道光间,里人苏某独力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清代重修时在屋顶翻出刻有“贞观”年号(唐.李世民时期)的瓦片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大规模修建虹桥是在北宋年间,如《清明上河图》上所临摹的汴水虹桥那样,如果真如清代史料记载,那虹桥的历史又将上朔三百多年,其所包含的价值更不容忽视。

最迟于清晚期,由于洪水将廊桥上游的一座重镇完全吹毁,行人便改道不经三条桥过了。于是,空谷之中,多出了一座寂寞的廊桥,整日与千百年不断流淌的溪水相伴,聆听着飞鸟的归啼,回忆着曾经的繁华。

毓文桥建于清道光年间,当初建桥纯是从风水方面考虑,所以桥位于两山缺口处,为石拱木屋形状,三层楼阁,飞檐翘角,屋脊有葫芦顶,精巧别致。桥旁古树参天,桥下溪涧缓流,再配以远山、古宅,或坐、或行、或卧、或立,恍如入宋画之界,古意盎然。

(二)泗溪镇溪东、北涧桥.

溪东和北涧二桥被誉为“世上最美的廊桥”,溪东横跨东溪,北涧桥横跨北涧,灰瓦红身,掩映于青山碧水之间,而其结构式样无异,故又称“姊妹桥”。

游客第一眼看见,无不惊叹此桥的美丽,尤以北涧桥为甚。二条溪流在此汇合,溪水清澈见底,其上筑以碇步,直连溪岸小村。桥头两旁两棵大樟树参天而立,茂盛的树冠抚掩廊桥,使之若隐若现。登兹桥以望,草色烟光中,渔歌唱晚,俯钓长流,临渚晓洲,稻穗蔽野。

若是晨曦之际,倚廊壁而远眺,远山之间,晓岚升起,在初日的光芒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淡色。金黄的稻田中,时有农人劳作,间杂以鸡犬之声,好一片田园风光之乐!

至今,尽管在溪东和北涧桥两边都修建了新的桥梁以分担人流,但两桥依然是当地村民出入的主要交通工具。泰顺地区的大小村落都是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同姓杂居一村,有共同的祠堂,廊桥也是每个村落先祖们集资建造,所以作为后代子孙的村民们对古桥的热爱是根深蒂固的,在廊桥照壁、天花上,贴有各式劝人为善,爱护古桥的格言,何年建,何年修,何人出资的记事碑在桥头两侧不时看到。对于破坏古桥的行为,也有专门的处罚规定,以警后者!桥屋中立有专设的神龛,供乡民祭祀, 来往的乡民们焚香磕头,在此寄托精神,祈求风调雨顺,渴望平平安安,这也是劳苦人民最平淡的理想!

(三) 三魁镇薛宅桥、永庆桥、刘宅桥、无名峡谷

位于泰顺县三魁镇闹市中的薛宅桥,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英姿。由于地处繁华之地,四周建筑林立,将这座古桥掩没在一片噪杂之中。溪水已不见清澈,满眼都是垃圾,让人悲叹。其实,薛宅桥是最精致的运用虹桥技术所建造的廊桥,横跨两岸,长51米,净跨28米,水平标高16米,有桥屋15间,两边的檐角巍峨挺拔,可谓大气。桥原先的周边环境相当完美,桥的一边是溪滩,古树苍天,茂竹成林,另一边则是数百年古镇(营岗店古镇)。现在,人口的增长已经严重影响了薛宅桥所处的环境,在泰顺这么多的廊桥之中,薛宅桥的保护也是最差的!

由薛宅桥再往北,过上、下武垟,便可至战州永庆桥了。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永庆桥,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和毓文桥一样都是石拱木屋桥,很是古朴、雅致。后面远山,前方沃野,两旁树林郁郁葱葱的,倒也别有一翻滋味!

而刘宅桥坐落于刘宅村水尾,又名仙洞虹桥,明永乐年建,为木屋式平桥中最为别致和精巧的,其上下二层,下层过人,上层做佛事用,平时不开放,桥中间用木柱支撑,层面饰有龙吻。在未有公路之前,是泰顺往来福鼎的必经之路,如今已是荒废!桥下已无湍急的溪流,只有一泓碧水,缓缓流过,与四周幽雅的环境融为一体。

循刘宅桥向南,穿过原野,转山而行,唯闻两旁水声潺潺,一条羊肠小道蜿蜿蜒蜒现于树林之中,若限窈然,有曲径通幽之美!再前行,豁然开朗,此时,美丽的峡谷便呈现眼前,其上高山,耸然特立;其下幽谷,逾峭深藏。磷磷白石,涓涓绿水,空山静默,不免让人生出山居的意兴!逾往前行,山势愈陡,再转一个弯,对山峰峦叠嶂之间,一条飞瀑遥挂前川,从云端直泄而下,坠入山谷。可惜近日一直没有大雨,以致瀑布水流很细,不免遗憾。如此美景,令人徘徊良久,不忍离去!呆坐半响,直到暮色已沉,才依原路返回,途中美景,难以言表!

(四)筱村镇 文兴桥 东垟桥

出三魁往罗阳,至院口向北,一路缓行。

远方群山绵绵,起伏不断,此时的盘山道也愈加险峻,往往是连续180度的转弯,道旁便是深达千尺的溪沟,让人胆战心惊。这里的风光无限,又异于东坑的清秀之美,山体高大,峡谷纵横,沟壑遍地,将整个盆地割得支离破碎,留下满目的疮痍,由此可见大自然的破坏力是多么的有影响力。蛇行的道路直达山巅,正值初秋,登高以望,青天白云,似手可探之,纵有千种不快,到此也可尽舒胸臆!

翻越了5座高山后,地势渐平,筱村镇便显现在眼前了。泰顺的乡镇除罗阳、三魁、雅阳外,其余大致规模都相同,多在大山深处,镇上只有一条大街,没有高于三层的楼房,绝大部分居民生活都处在温饱状态。也许山高林密阻隔了经济的发展,但值得万幸的是,很多古貌苍颜的村庄、长龙卧波的廊桥才得以保全。

文兴桥位于筱村镇坑边村,离镇2公里,沿小路步行15分钟即到。穿过村里的一片竹林,就看见这座中外闻名的廊桥。2000年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是以文兴桥作为封面,从而系统阐述廊桥特点的。文兴桥之闻名,在于她的不对称之美,从正面望去,左缓右陡,左低右高。相传建桥时是由两个不睦的木匠分别从溪岸东西造起,木匠们自恃本领高强,相互不服气,各按各的意见,至接拢时,才发现桥两边高度不一样,至此已不能更改,只好接成斜的。传说毕竟是传说,已建成146年的文兴桥从此以斜桥闻名于世,当我们看惯了一座座精美对称的廊桥时,也许从文兴桥上我们知道了另外一种,另类之美!

东垟桥,又名文重桥,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距镇约3公里,一边连村,一边跨山,时有农夫拾柴而过。桥西一面漂亮的二十级石阶,其上杂草丛生,由于年久失修,石阶破碎甚多。桥上黑瓦,中覆以灰廊,下临清溪,倒也不失幽雅二字!

(五)仙稔乡仙居桥

“ 温州人李庭,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遥见祭水,中有人烟鸡犬之侯,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有好田、泉、竹、果、药、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环深印……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道,不可寻省!”

———《仙游记》唐. 顾况 撰.

据今人考证,《仙游记》中记载的“约在瓯、闽之间”,一个奇妙的桃源景象,所描绘的正是泰顺——仙稔乡。

自古以来,桃源胜景往往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许多看淡现实的文人借梦想中的桃源之地隐居,山静穆而高远,人闲逸而自在,寄志林泉,临流而歌,倚石而钓,过着散淡的一生。泰顺仙稔乡山高路远,风光迤俪,自唐以来,无数贤人志士或辞官、或避乱,携家带口来此归隐,俱怀逸兴,取代幽忧,这种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也体现了隐士谵然泊之的理想。

自仙稔乡往北1公里,沿溪行,四处荒凉,寥无人烟,天空一碧如洗,两岸群山秀丽。再转山,前面青山对峙的峡谷中,仙居桥宛若飞虹,静静的卧在鸳鸯溪上,是那么的宁和、安详。其实廊桥之出名,绝大部分在于桥梁的制造方法,非常独特。以仙居桥为例,桥下全以海碗粗细的木梁错位搭成,没用一根木钉,从桥下仰望,以桥心为线,依左右排开,木梁虽纷乱交错,却也井井有序,如蜈蚣脚,所以当地又称廊桥为“蜈蚣桥”。而始建于明景泰年间的仙居桥,号称泰顺地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达34米,昔日曾扼泰顺往温州的交通要道。那时空山中车马萧萧,行人往来,可说是喧嚣之极,可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仙居桥萧条下去,最终湮没于青翠的密林。

如今的仙居桥已是2002年彻底重建,内廊外壁全换成了新的木梁,涂上清漆,倒也光鲜,与重建之前的破烂对比有着天壤之别。可是由于下游仙居水电站的建成,为防止洪水的冲刷,整个桥坝抬高了1.5米,仿佛踩了高跷似的,严重影响了整体美观,这也是为时人所诟病的地方。不过神韵依在,倒也值得欣慰!

(六)结语

仙居桥可以说是这次泰顺之行所欣赏到的,除三条桥之外环境最清幽的廊桥了。这也得益于深山的隐藏。我们都期望好的事物可以永远存在,可是说到底,还是人类为了一味发展经济,从而不断侵袭自然所造成环境的不断恶化,反过来人类却不善保护,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

离开泰顺的时候,我听到了二条消息,第一条是三条桥上游将兴建一座小水电站,建成之后,溪水将干涸,永远也难以再看到青青溪水。可喜的是,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作抗争,最终结果如何,我想也不容乐观。第二条是温州有意把泰顺廊桥作为浙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申请。一好一坏的消息,不禁让人对泰顺廊桥的未来命运产生了猜测!

偶尔的一念,让我千里迢迢,来到泰顺,看到了极美的廊桥,心灵中那一刹那的震动,将深印记忆深处。得离开泰顺了,正值日暮,一抹淡云,一轮斜阳,一缕清瀑,不由得对这里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这么多年我不厌倦的踏山寻水,其实也是在呼唤内心的理想,其实也是在游历中不断忘却烦恼!远离东坑,一再依依,瞩目四望,高山隐隐,深谷清幽,似在召唤-----------似在挽留!

2003.10月

上一篇: 雁荡行简易指南

手机版 关于火车搜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