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强降水一般是什么雨 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3 13:25:25 阅读:0 栏目:天气资讯

导语:大家都知道,短时强降水天气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的,天气会迅速转晴。有些朋友想了解短时强降水的更多内容,那么,大家清楚短时强降水一般是什么雨?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短时强降水一般是什么雨

一般是1小时内某地降雨量超过20毫米的雨,用来说明短时间内的降水强度,也可以用5分钟、10分钟或30分钟内的降水量来表征。

短时强降水不是暴雨,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被称为暴雨,按其降水量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至99.9毫米为暴雨;100毫米至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不一定形成暴雨,同样,暴雨过程也不一定包含短时强降水。某地10分钟内出现20毫米的降水,降水强度相当于1小时120毫米,24小时内再没有出现降水,这是一次特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而非暴雨过程;如果某地出现了一次24小时持续性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只有5毫米/小时,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120毫米,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大暴雨过程,但是没有出现短时强降水。

短时强降水出行的注意事项:

1、降低车速防侧滑,在雨天开车时车速不要超过每小时40公里,在高速道路的车速不要超过每小时60公里;

2、下雨时驾驶员视线会受到影响,令驾驶员眼前模糊不清,同时因为气温降低,前后挡风都会有雾气,因此要打开冷气和后挡风玻璃加热器尽快消除雾气;

3、下雨时行人和自行车通常会为赶路和机动车抢道,遇到这种情况时司机应减速慢行,耐心避让;

4、当车经过有积水或者立交桥下、隧道等容易积水的路面时,建议选择绕行。

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

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低层大量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成云,由于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云中的水粒子以不同的相态存在,如霰、雪花、冰粒、过冷水、水等,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碰撞、合并和相态变化,形成更大直径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自然下落。如果云中上升气流足够强,部分液态水粒子或冰相粒子会再次被带到更高的空中,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直径的水粒子或冰相粒子。由此循环,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这就是对流过程。短时强降水就是由对流降水导致的。孙继松说,积雨云内上升气流非常强烈,垂直速度可达20米/秒到30米/秒,最大可达60米/秒,比台风的风速还要大。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云内的水滴或冰粒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急剧降落到地面,形成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积雨云并没有产生地面降水现象,这是由于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被蒸发为气态水。在绝大部分对流天气过程中,降落到地面的雨仅仅是云中曾经凝结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通过蒸发过程‘还给了大气’。

而蒸发过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会造成云中气温迅速降低,产生冷却现象,冷却的空气比周围空气重很多,于是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加速下沉的气流在地面便形成了雷暴大风。

一般而言,当对流降水发生时,地面大风越大,说明云中的蒸发作用越强(龙卷风除外)。由于对流云团“个头”不大,移动比较迅速,因此,强对流天气过程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天气会迅速转晴。

长时间的对流降水必然形成暴雨,但是,有些暴雨过程并没有对流天气过程参与,这类暴雨过程对应的云系被称为层状云。由于其与更大水平尺度、更持久的上升运动对应,往往持续时间很长,控制范围很大,被称为‘大尺度运动过程’。这类垂直运动速度大约是对流垂直速度的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因此,在大气含水量相当的情况下,层状云的降水强度一般只有每小时几毫米。但由于降水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可以形成暴雨、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