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发布时间:2021-07-30 22:00:48 阅读:0 栏目:生活小贴示

每年的端午节最大的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那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呢?为什么要选择粽子这个食物呢?下面就跟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屈原。

“纪念屈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影响最为广泛。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的思想高洁,一心都想着如何振奋祖国。但是,当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时候,国力便一蹶不振,就连楚国的国王楚怀王都被押在了秦国多达一年之久,然后又死在了异乡。知道这些之后,屈原便十分的气愤,他劝楚顷襄王一定要励精图治,亲贤远佞,操练兵马,好使楚国快速的强大起来。

但是,他的这种抱负却招来了奸臣的仇视,于是这些小人便在楚顷襄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而楚顷襄王却听信了这些小人的谣传,于是便把屈原流放到湘南去了。屈原自从到了湘南之后,便经常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满怀心中的悲愤,感到自己在有生之年很难再救国救民了,于是他便在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着大石头投入到汨罗江中自尽了。

当楚国的百姓知道屈原投江的这个消息后,于是便赶到江边来想要打捞屈原的身体,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百姓们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江中的鱼虾吃掉,于是他们便在江上划着龙舟、敲打着锣鼓,希望这样能够将水中的鱼虾赶跑。

而且,他们还用粽叶包好米饭,做成一个个的粽子,然后投到江中喂给鱼虾吃,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屈原的身体不受到伤害。据说这个传说就是划龙舟和包粽子的由来。

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1、粽子要熟透再吃

粽叶飘香,看着诱人的粽子就在眼皮底下,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但是,小编在此要提醒大家,粽子一定要加热透了再食用。因为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冷了后会变硬、变黏,不仅口感不佳,而且极难消化,会加强胃肠负担。另外,如果是肉类或蛋黄馅的粽子,含有较多动物油,冷却后会凝结成固体状,也比热的液体油难消化。其次,糯米和粽子馅如果储存不当极易变质,如果加热不充分,就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有一点需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果有黏丝并伴有酸味,表示粽子变质了,就不能食用了。

2、粽子不能吃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因吃粽子太多或太快而发生的消化不良、被噎甚至窒息事件。因为粽子是糯米制品,性质黏,不易消化,并且含有较多的脂肪、盐或糖,热量很高。如果一次吃太多,很容易引起胃酸过多、胃胀等消化不良症。对牙齿脱落、肌肉收缩力减弱的老人及咀嚼功能还没发育完全的小孩子来讲,粽子也有可能黏在食道而出现窒息。

所以,在吃粽子时,最好配一些茶水、蔬菜水果,可以帮助消化,解除油腻。一般情况下,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3、老人和孩子别多吃粽子

糯米黏性大,而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过量食用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曾有媒体报道,一位80岁的阿姨,顿顿吃粽子,突发腹痛难忍,就医后发现肠子被粽子卡住了,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还有一位患有肠癌的六旬老人,多吃了两个甜粽,结果得了“急性肠梗阻”。

所以,老人和小孩吃粽子一定要控制好量,每天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一个粽子。

4、胃肠道疾病患者别贪吃粽子

粽子里的糯米蒸或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黏性比较强,不容易消化,食用后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平常有腹胀、消化不良、肠粘连的人吃多了粽子,就会闹毛病。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贪吃粽子,还有可能引起溃疡穿孔、出血等症状,使病情加重。

5、心血管疾病患者慎吃粽子

肉类、蛋黄、海鲜等馅料的粽子属于高脂、高热、高胆固醇的食品,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吃多了,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从而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

6、糖尿病人别吃粽子

糯米的升糖指数本就不低,制作成粽子后油脂含量也很高,有些粽子馅还含有大量糖分,如豆沙、蜜枣等,糖尿病患者食用后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使病情加重,甚至会诱发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应少吃或不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