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蕉城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jiaocheng.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         

蕉城区政府网简介

  宁德市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安市相连,北接周宁县,西倚屏南县、古田县,南邻福州市罗源县。处于东经119°8′30″~119°20″、北纬26°30′36″~26°58′之间,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50公里,总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72.9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3万,其中城区人口23万人,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是闽东的政治中心。蕉城区是福建省宁德市政府所在地。辖2街道办事处、10镇、4乡(含1民族乡)。通行闽东方言—宁德片。蕉城区历史拥久,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美誉;区内留有全省少有、闽东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区内古迹众多,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天后宫,道光年间建成的蔡氏家庙,明代土堡凉亭,树根包墙留扇门。除外还许多特色古民居,南庐、耐庐、恬庐、紫气东来居等。城区正月游神分为鹏程境、鸾江境、鹤成境、登龙境、龙门境、龙光境。

  地名由来

  蕉城公元十六世纪中,倭患遍及浙、闽、粤,闽东诸县城几乎均遭浩劫,宁德城亦成废墟。1561年,知县林时芳,用两年时间,建成石砌城墙及县署等。宁德石城状似蕉叶,故称“蕉城”。其街区的格局,完全是公元1563年宁德城遭遇倭患浴火重生之后被称之“蕉叶之城”的格局。

  建置沿革

  宁德古为七闽地。唐开成间(836~840年),析长溪县宁川、古田县东北地置感德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属长乐府。建县时,宁德地盘较大。后几析其地,境域逐渐缩小。宋咸平三年(1000年),析关隶镇(今政和县地)置关隶县,关隶镇脱离宁德县属。清乾隆版《宁德县志》载:“邑疆周600里,东至福宁州界70里,南至罗源县界15里,西至古田县界15里,北至政和县界230里”。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宁德县属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为福宁县,宁德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2年),福宁县复为福宁州,宁德县复属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宁德县隶之。雍正十三年,分割青田乡东洋里的十五至十八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置道,宁德县属东路道(道署驻闽侯县)。都设东洋分县(今周宁县地),由宁德县丞驻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县佐驻治。民国3年6月,东路道改称闽海道,宁德县属闽海道。民国14年,福建省国民政府成立,废道。全省实行省、县两级政权,宁德县直属省辖。民国22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宁德县属闽海省。次年1月,“闽变”失败,人民革命政府夭折,宁德县复归省直辖。民国23年7月,全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公署,宁德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同年11月,析辖地三都,设立三都特种区,直属省辖。民国24年5月,析辖地周墩,设立周墩特种区,直属省辖。民国25年2月,周墩特种区改为宁德县第三区。民国26年1月,复设周墩特种区,周墩脱离宁德县辖。同年10月,全省行政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长乐县)。民国28年3月,三都特种区裁撤,三都复归宁德县辖。民国32年9月,宁德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民国37年9月,析辖地咸杉乡归周宁县管辖。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福建省进行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1950年3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称福安专区,宁德县属福安专区。1951年,析北坑乡划归福安县管辖。“文化大革命”初期,福安专区实行军事管制,宁德县属福安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管辖。1968年4月18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宁德县属之。1970年6月17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当年7月移迁宁德,宁德县隶属关系不变。1978年10月1日,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宁德县属宁德地区。1988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宁德撤县建市,宁德市隶属宁德地区管辖。1999年,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分别设立地级宁德市和蕉城区,蕉城区划归地级宁德市管辖。

  蕉城城区(13张)

  毓秀小学及小东门昆豪雪洞(3张)

  大事记编辑宋建炎二年七月世农入寇长溪令潘中率兵救死之。绍定四年十匪盗自古田来寇。绍兴二十八年陆游被贬入闽任宁德县主簿,在闽留有《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雍熙寺与僧夜话》、《渡浮桥至南台》、《出县》、《还县》。元至正十八年八月徐寿辉为将,江二言率子钱言等来寇城池。蕉志载民避报恩寺贼至寺外六石起闻贼败溃。明正统十四七月沙寇登茂七私掠。蕉志穆杨民兵谢统四擒平之。宏治二年十月一日海寇劫七都。蕉志尚书林聪家御赐宝物一空。正德三十五年,丙长倭贼从罗源来焚掠去,陈廉使屋被焚。三十七年戌午倭贼数百自古田下指挥使鉴玠泰、将王月遇害,贼由漳湾劫商船出海。三十八年已末倭贼福安县分守道舒春芳坚壁。八月浙江守将戚继光帅率士八千至州初六渡金垂初七到县初八晨抵漳湾,帅行淖卤中,把统王如龙、朱载泰经,国匪贼千,治于横屿岛,释俘男女五百。清顺治年八月鲁王遣郑莱率兵围城通志作载。同治辛末三月初三夜盗抢同升堂铺。宣统三年九月改革时匪徒蠢动官绅设包衙围沿。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蕉城区,位于中国海岸线和太平洋西岸中点,又处于大长江经济板块与粤港大珠江经济板块的融汇中心点。北纬26°31′—26°58′,东经119°08′—119°51′。

  地形地貌

  地处闽东山地北部,为鹫峰山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状下降,大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上,为全国沿海地势最高的县(市、区)。全区最高峰第一旗,海拔1479米;东部高丘陵坡度较大,多直逼海岸。霍童溪两岸和部分沿海分布低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和断续海滨平原。岛屿20多个。

  气候水文

  水文条件

  主要河流霍童溪,干流长126千米(境内68千米),流域2244平方千米(境内517.5平方千米),支流有赤溪等;七都溪长58千米,流域334平方千米。主要湖泊东湖,面积3平方千米;人工湖金涵水库面积72公顷。

  气候条件

  霍童溪年平均气温19.0℃;1月平均气温9.6℃,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2.4℃;≥10℃积温6111℃。年降水量2013.8毫米,无霜期317天。

  春季:2月中旬开始,除高海拔地区外,各地霜冻终止,气温呈波浪式回升。季内盛行风向由北逐渐向南,雨日增多。春分前后,遇有冷空气过境,短时间有东北向强风,气温低于12℃,多为阴雨天气。4、5月为梅雨季节,气温回升至20℃以上,雨日也增至20天以上。但仍偶有冷空气南袭,此时常有“五月寒”(为时3天,气温≤20℃)出现。

  夏季:梅雨终止,月平均气温升至25℃以上,进入7月后有时高达35℃以上,天气炎热。季内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台风频繁,局部有雷阵雨或台风雨,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是一年中的相对干、热期。

  秋季:此时夏季风转为冬季风,气温渐低,降雨明显减少,天气晴爽。有些年份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小股冷空气不易南下,形成“秋老虎”天气。9月下旬,有强冷空气过境,出现“秋寒”(气温≤20℃)。11月以后,内陆山区已见初霜。

  冬季:气温急骤下降,霜日渐多。内陆少数地方出现冰冻和雪,雨水稀少。1月份最冷,不论山区或沿海,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

  自然资源编辑蕉城区,花岗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丰富。林、果、茶、牧、山场别具特色;溪河密布、水量充足,水电资源丰富;海域滩涂辽阔,水产养殖品种繁多。

  人口编辑1949年时,宁德县有45530户,161686人(其中男93050人,女68636人)。1959年,增至52198户,200348人。1960、1961年,分别减至49215户,189370人与51074户,186553人。此后,全县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1992年,(县级)宁德市有85460户,371079人(其中男197712人,女173367人),比刚解放时增加39930户,209393人,分别增长87.7%和129.5%。据《宁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蕉城区人口429260人,占宁德大市的15.21%。。

  经济编辑2010年,蕉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91亿元,比2009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24.0%;第三产业增加值70.06亿元,增长1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790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略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0%,超出“十一五”规划目标2.5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5.2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4%、22.2%和14.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7∶24.1∶57.2调整为2010年的14.4∶30.4∶55.2。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宁德县(蕉城区)委和人民政府重视农业生产。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推翻持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还家。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推行农业“八字宪法”,加强栽培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7年,粮食总产量57157吨,比1952年增长24.8%,年均递增6.3%;农业总产值达到299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52年增长53.46%。1958年,受瞎指挥和“共产风”以及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受到挫折,粮食歉收。1962年,全面贯彻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农业生产恢复生机。“文化大革命”中,大搞“政治评分”、“穷过渡”,再次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又一次影响农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贯彻“以粮为纲”的方针,加强先进耕作技术的指导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并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才使农业生产保持发展的势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左”的干扰,拨乱反正,工作重点全面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轨道上来,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由单一型逐步向综合开发型发展,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199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0276万元,比1949年的1360万元增长655.59%。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786元,比1978年的81元增收705元;拥有各种农业机械9677台(辆),总动力达50627千瓦;粮食总产量达到91804吨,比1949年的34965吨增长162.56%。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蕉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粮食产量比2005年减少了0.27万吨;茶叶产量增加749吨,年均增长3.0%;肉类总产量增加4534吨,年均增长7.2%。2010年,蕉城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4.63亿元,比2009年增长4.1%;实现增加值18.29亿元,增长3.8%。

  第二产业

  蕉城区早在宋代就有兴办手工业的记载。1950年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手工业生产也得到恢复发展。“大跃进”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农田大片荒芜,加上自然灾害,使农业全面减产,工业生产原料锐减,工厂无法正常开工。1961年起全面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6年后,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工业生产再次遭受破坏。1970年,随着地区行署机关迁至宁德,一批地属工厂相继开办,加上县大泽溪水电站投产发电,大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全县工业总产值开始上升。1976年达3107.31万元。1978年又升至4916.31万元。1978~1992年,蕉城区工业持续全面发展、大踏步前进。15年中,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4916.31万元增至1992年的24351.39万元,增长395.32%(按198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33.02%。工业企业从105个增到1447个,增长12.78倍。工业固定资产总值从3097.9万元增加到13442万元。利税从595.04万元增加到2138万元。“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蕉城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比“十五”时期提高15.3个百分点。2010年,蕉城区工业增加值20.66亿元,比2009年增长2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7亿元,增长36.8%。

  第三产业

  解放初期,国家保护私营商业。1950年,蕉城区城乡有私营商业企业850家,从业人员1400人,资金26.8万元。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农村组织供销合作社,形成国营商业、集体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网络。此后,国营商业掌握主要商品货源,成为市场的主体;供销合作社形成农村经济综合服务中心。这一时期的商品购销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实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日用工业产品统购包销,计划销售,凭证购买商品,市场萧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发展,市场放开,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个体商业十分活跃,形成多种经济成分的商品购销网络,商品销售量大增。1992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079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44522万元,集体所有制商业9974万元,合营商业2494万元,个体私营商业13808万元。“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蕉城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51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2.2倍;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比“十五”时期提高1.7个百分点。2010年,蕉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3亿元,比2009年增长21.3%。其中限上企业零售额18.03亿元,增长42.2%;限下企业零售额30.60亿元,增长11.6%。

  社会编辑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德县人民政府接管县内中小学,推行新教育,废除部分旧课程、课本,增开新课,学校向工农兵开门,大力发展成人业余教育,扫除文盲,推行“速成识字法”,大办冬学、民校,实现一乡(村)一校,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事业盛极一时。儿童上学率达80%,人人学文化,个个学讲普通话,成为当时的历史潮流。“文化大革命”期间,蕉城区教育事业遭受破坏。“停课闹革命”,搞大辩论、大串连,教师处于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的困境。直到1969年才复课,教育质量曾一度严重下降。70年代初,随着地区行政公署从福安搬迁蕉城区,高等、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创建,蕉城区县成为闽东教育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教、初教、中教、职教、成教齐头并进。1987年,蕉城区县“四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实现了蕉城区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重任。1989年蕉城区市实现“一无二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90年代初期,市委、市府实施以智兴市的战略决策,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教育薄弱环节,主攻初中,多渠道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取得成效。1992年,蕉城区市幼儿园班级数达286个,教职员工453名,入园的幼儿10895名(含学前教育幼儿1557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49.67%;小学达651所,在校小学生47499名,教职员工2238名,学龄儿童入学率占99.46%,年巩固率占98.88%,毕业率占87.42%,其中14周岁毕业率占9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占68.6%,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宁德市前茅。全市普通中学19所,在校中学生13248名(其中高中生2026名),教职员工1042名,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98.05%,毕业率94.2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9.89%。普通中学教学质量较高,初中毕业会考综合比率达79.59%,居宁德市首位;高中生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率高,居宁德市前列。2010年,蕉城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764人,在校生8078人,毕业生168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011人,在校生5428人,毕业生1958人。普通高中招生3499人,在校生9466人,毕业生249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初中招生2595人,在校生12123人,毕业生7706人,初中入学率93.4%。普通小学招生4365人,在校生23866人,毕业生2969人,小学入学率99.9%。特殊教育在校生82人,三残儿童入学率97.3%。幼儿园在园幼儿1.70万人,入园率90.8%。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

  卫生事业

  蕉城区医药行业历史悠久。早在西晋,医药家葛洪就在蕉城区支提山上研制丹药,东晋王玄甫在三都笔架山等处研究养生学和人体科学。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县公署设惠民药局,从事中医研究活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县衙门设立医学训科,作为管理机构。清道光二十五年(1885年),县城已有药铺(店),当时,百姓求医问药皆为中医中草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加拿大人韩美宝在蕉城区创办圣教妇幼医院,西医西药开始传入蕉城区,并开始分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等。1949年前,由于社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疫病丛生,群众缺医少药,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求助于巫医神汉,造成不少悲惨结果。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建立防疫保健机构,壮大卫生队伍,消灭和控制天花、鼠疫等传染病,医疗技术迅速发展。2010年末,蕉城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2个,社区服务中心3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12人,其中医生900人,注册护士1082人。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960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7人。

  文化艺术编辑霍童线狮:线狮,又称抽狮,其流传于闽东历史文化古镇霍童镇,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线狮表演主要通过艺人对线狮头索、尾索及腮索的拉动和操纵来表现狮子的动作和表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堪称中华绝活。传说隋代谏议大夫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

  霍童(7张)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舱区,即每个舱区与舱区之间密闭而不相通。这样的结构所起的作用是,被分隔成若干舱的船舶在航行中万一舱位破损一两处,不至于导致全船进水而沉没。只要对破损进水的舱进行修补堵漏,可使船继续安全航行。除此之外,船舶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货物,在有水密隔舱的船舶上,货物可以分舱储藏,便于装卸与管理。

  旅游编辑1城西郊建戚继光公园,有白鹤鼻山,山中有众多历代文人骚客所留摩崖石刻。

  白鹤岭古道的摩崖石刻(9张)

  2西北郊基亭冈有烈士墓、纪念碑。3东北郊有天王寺景区,镜台山与南郊玉女峰为市区左弼左辅,玉女峰麓南漈山公园有飞瀑流泉、怪石奇岩。4始建于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报恩寺,寺内有两座宋代石塔。5城区大华路15号黄承志故居月爿坪(故居厅内悬挂牌匾五面以及两道清光绪年26间圣旨)。

  大华路黄承志故居水井6天后宫(妈祖庙)为1937年国共合作谈判地点。7城区鹏程境中南路马厝里14号的古民居-绣花楼,始建于万历年间(1573-1619)占地345平方米木构建筑;西阔七间,进深四间,整个建筑分大厅和绣花楼,两部分;1992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位于城区与太平天国事件有关的云南按察使蔡步钟之官邸——“廉访第”9城区环城路宋绍兴元年建成的城隍庙

  城隍庙(5张)

  10霍童宏街宫是1933年霍童农民武装暴动旧址。11支提山,唐末列为中国名胜“三十六洞天”之一,明代永乐帝题赠“天下第一山”,支提寺(华严寺)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12虎坝桥头狮子峰,“幽谷隐龙潭,深山藏古寺”。13那罗寺皱石作壁。15三都澳誉称“海上天湖”,漳湾横屿(洪水岛)是戚继光抗倭胜利纪念地。16蕉城区金涵中华畲族文化村。17展旗峰,海拔1165米,拥有高山草场。18宁德第一旗山,海拔1497米。为洋中最高峰,其形如旗。19兔耳岭景区位于堂义村后山,与第一旗山山脉相连,山势以,石怪,松奇,云海,千层山,陡而不险,高而不危。景点路线待开发,将是宁德未来旅游的重点项目。

  林前路蔡威故居

  合并图册(11张)

  特产编辑

  大黄鱼蕉城区为福建省茶叶、枇杷、商品牛生产基地之一,中国大黄鱼之乡,晚熟龙眼之乡。晚熟龙眼以果大、核小、肉厚香甜、清脆爽口享誉全国;“大山银毫”、“茉莉春毫”茶为上品。农副产品还有稻米、茉莉花、白木耳、蘑菇、香菇、花生、油菜籽、油茶籽、油桐籽、桃、李,青山柚、溪边柿著名,兔毛,淡水鳗、鲢、草鱼,大小黄鱼、马鲛、鲳、鲨、墨鱼、带鱼,梭于蟹、对虾,海带、紫菜、牡蛎、蛏,名产大黄鱼、二都珠蚶、漳湾熨斗鲟,禽畜良种闽北白鹅、福安水牛。工业有食品、电子、鞋帽等门类。传统名产霍童仁宇剪刀、蕉城马记竹枕、黄家蒸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