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赣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ganxian.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         

赣县政府网简介

  赣县,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千里赣江第一县”,“中国板鸭之乡”,县城是省级文明城市。

  赣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另有一说,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赣县是客家文明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集散地之一,境内通行客家语(于桂片)。

  赣县县城距赣州市区仅5公里,105国道、323国道、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呈十字形贯穿县境;梅林大桥横架贡江。境内有白鹭客家民居群、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晋朝储君庙、清朝文昌阁、人民广场、客家文化城等人文景观,以及狮子岩、金鸡洞、燕子岩、大小湖州、道士庄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历史沿革

  编辑

  秦汉

  秦时为九江郡南壄县地。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县,属豫章郡,县治溢

  赣县客家文化城(3张)

  浆溪。

  莽新隶九江郡。东汉复为豫章郡。

  三国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属之。

  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赣县属之。同年析赣县地置平阳县(太康元年改名平固县)。

  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赣县隶南康郡。

  太康十年(289)县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贡区水东一带)。

  东晋永和五年(349),郡、县治徙章贡二水之间(今赣州市区)。

  南朝

  刘宋改郡为国,赣县属南康国。

  齐复南康郡,梁、陈因之。

  陈时,赣县与南康县互易其名。大业元年(605)互复原名。

  隋唐

  开皇九年

  赣州市赣县(13张)

  (589),改南康郡为虔州。同年平固县归并赣县。至隋、唐,赣县均属虔州。

  五代

  杨吴属百胜军。南唐改昭信军。

  宋

  开宝八年(975)复称州,赣县仍属虔州。

  太平兴国七年(982)析赣县7个乡(原平固县地)置兴国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虔州为赣州,赣县属之。

  元明清

  元属赣州路。明、清属赣州府。

  民国

  民国先后属直隶省或属赣南道、第十一行政

  赣县县城区、赣南专区及第九、第四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析赣州镇置赣州市,赣县先后属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

  196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至梅林现址。

  行政区划

  编辑

  1987年4月5日,湖江乡分为湖江乡、古田乡、湖新乡三个乡。

  1988年9月12日,撤销江口乡、王母渡乡、沙地乡、田村乡,设立江口镇、王母渡镇、沙地镇、田

  赣县地图村镇。

  1990年10月16日,设立攸镇乡。

  1993年11月17日,撤销南塘乡,设立南塘镇。

  1995年9月29日,撤销吉埠乡,设立吉埠镇。

  1996年3月19日,撤销茅店乡,设立茅店镇。全县辖8个镇、16个乡。共有315个行政村。

  2000年5月8日,撤销五云乡,设立五云镇。至此全县辖9个镇、15个乡。

  2001年9月6日,撤销小坪乡,划归韩坊乡;撤销古田乡、湖新乡,划归湖江乡;撤销白石乡,划归田村镇;撤销攸镇乡,划归沙地镇。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5.7万人。

  2010年8月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赣县湖江乡,设立湖江镇。

  2010年底,全县辖10镇9乡。共有14个居委会、276个行政村。[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地处东经114°42′至115°22′,北纬25°26′至26°17′之间。

  地貌

  赣县境域地形属丘陵山地。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迂回起伏,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坐落小坪乡的水鸡岽,海拔1185.2米,为全县之巅。中部和北部多为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湖江乡张屋村海拔仅82米,为境内最低点。

  水文

  赣县境内河流密布,700多条大小河流纵横全境,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77公里,水力资源丰富。年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24.4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1万千瓦,水面资源丰富,面积达23万亩,其中河流16.4万亩,水库、库湾5万亩,山塘1.6万亩,已开发库塘水面2.6万亩,年水产品总量达8150吨。

  气候

  全境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1092小时,年均降雨量1076毫米,无霜期298天,四季常青。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赣县水资源较丰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三个部分。水资源地表小,地下水和进境小三个部分多年平均径流深650毫升,地面径流量19.34亿立方米。

  地表水:赣县内水资源较丰富,其中桃江水域区8.44亿立方米,平江水域区4.16亿立方米,贡水干流区1.5亿立方米,赣江干流区5.24亿立方米。另有占河川径流8%的还原水量1.54亿立方米,实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88亿立方米。其中桃江区9.11亿立方米,平江区4.49亿立方米,贡水干流区1.62亿立方米,赣江于流区5.66亿立方米。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可动量,据估算为4.49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3.1%。其中,桃江流域区2.19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5.9%;平江流域区0.59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14.2%;贡水干流区0.37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4.7%;赣江干流区1.34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5%。

  过境水:赣县内4大河流外县人境径流量,多年平均为270.7亿立方米。其中桃江52.25亿立方米,平江19.32亿立方米,贡水135.35亿立方米,赣江63.78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每人有水量4910立方米,与全省人均4900立方米相近。每亩有水量5153立方米,超过全省每亩平均4000立方米的水平。2000年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为3.59亿立方米,占全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17.2%。

  土地资源

  赣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15个亚类,51个土属,96个土种。主要土类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及水稻土。

  山地草甸土面积90.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3%。零星分布在1000米左右中山顶部或山堋开阔地带,草被密茂,土质肥沃。

  山地黄壤面积1939.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5%。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其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和变质岩残积物,树木草类覆盖较好,有机质2~3%,PH值5上下,宜生长阔叶林及杉树等用材林。

  红壤面积22.21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34%,是全县主要土类。广布于8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成土母质多样,表层土壤PH值4.5~5.5,有机质一般在1~1.5%,速效磷、钾缺少,肥力较低,可以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紫色土面积1.3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6%。一般土层浅薄,尚疏松,PH值6~7.5,速效磷、钾含量较好,物理性状不良,易流失,不耐干旱,适宜发展经济林。

  草甸土面积1202.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0%。分布于沿河两岸河滩和一级阶地,母质为河流冲积物,耕层深厚,土质松软,耕作容易,通透性良好,适种甘蔗、花生、瓜类、水果、蔬菜等。

  石灰土面积228.3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8%。

  水稻土面积2.48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耕地总面积的92%,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大部呈酸性反应。

  动物资源

  野禽主要有八哥、白鹭、麻雀、喜鹊、乌鸦、鹧鸪、竹鸡、野鸡、大杜鹃、杜鹃、乌鸫、翠鸟、黄鹂、猫头鹰、画眉、燕、斑鸠、白劳、白鹇、鹰、鹞、啄木鸟、白头翁、蜡嘴、鹌鹑、夜鹰、鹊钨、水鸭等。因森林覆盖率下降,农作物普遍使用农药和人工滥捕,鸟类数量急剧减少,有的已濒临灭绝。

  野兽主要有野猪、野牛、麂、毫猪、山羊、狐、貉、豺、灌水獭、青鼬、黄鼬、水麂、灵猫、豹猫、云豹、鬣羚、食蟹蒙、华南兔、田鼠、家鼠、松鼠、穿山甲、蝙蝠等。50年代初期各种野兽较多,后因捕猎过量及山林毁坏严重,品种、数量大量减少。九十年代后随着全县森林覆盖率的上升,野兽品种和数量都有回升。特别是野猪回升很快。

  鱼类县内有鱼类12科约60多种。主要经济鱼有青、草(鲩)、鲢、鳙、鳃、鳊、鲤、鳗、翘嘴鱼、团头鲂、杂交丰鲤、埃及塘虱、奥尼罗非鱼、淡水白鲳、大胭脂鱼等。非人工养殖的有鳝、鳅、鲫、鲇(塘虱)、鳜、鲴、、鳢、铂、鲥、江西鲸鱼(石斑)、(梭刁子)、鸡勾、麻勾、沙勾、双丁、沙丁、黄颡(黄鸭骨)、条(麻鱼)、倒刺钯、鲭铍鱼(打石片)、麦穗(棒花、秤星鱼)、银鱼、斗鱼、虎(石鱼)、下针鱼(针公)、鳝鱼(千年鱼)、红尸白、赤眼子、白鲦(白小)、塘王头及油桐鱼等。其他水产有蟹、螺(田螺、石螺)、蚌、鳖(甲鱼)、虾(米虾、大脚虾)等10余种。

  蛇虫类主要有银环蛇(白花蛇、白公南、百步蛇)和竹叶青、乌梢蛇、眼镜蛇(扁头风)、眼镜王蛇、五步蛇(圻蛇、斗角蛇)、龟壳花蛇(烙铁头)、蝮蛇、蚺蛇(水皮蛇、蟒蛇)、水蛇(泥蛇)、菜花蛇(油菜花)、草花蛇(水坡蛇)、赤链蛇(火焰蛇、酒糟蛇、黄金蛇、过树龙)等10余种。

  其他蜈蚣、壁虎、石龙子(狗婆蛇)、蟋蟀、蜘蛛、黄蜂、蜜蜂、蚯蚓、斑蝥、蝎子、蝴蝶、蝉、水蛙、蜗牛、龙虱等。两栖的有龟、鳖、青蛙、树蛙、田鸡、石蜷、麻、蟾蜍等。

  植物资源

  赣县森林覆盖率达75%。

  珍稀树种有树种80科,约350种。属国家二类保护树种有银杏、野茶树、三尖杉和福建柏;三类保护树种有天竺桂、凹叶厚朴、花榈木、桢南、南方铁杉和半枫荷。珍稀树种有竹柏、木莲、红楠、檫树、木兰、南酸枣、猴欢喜、山拐枣、白克木、紫树、圆柏、玉兰、猕猴桃、辛夷、方竹、罗汉竹、苏铁、罗汉松等。

  木本粮油植物有茅栗、苦槠、甜槠、栲、栎、青冈、油茶、油桐、山苍子、山胡椒、乌桕、漆树、蓖麻等80余种,尤以油茶最多。

  药用材植物有松、杉、樟、木荷、枫、杨、柳、栲、栎、青冈、重阳木、槠、枫香、苦楝、臭椿、香椿、泡桐、梧桐、榕、皂夹、冬青、大叶桦、榔榆、毛竹、篁竹(青皮竹)、桂竹(刚竹)、慈竹(泥竹)等约100种。

  野生药用植物:赣县药用植物约500种,较重要的300种。其中主要品种:东南部山区有辛夷花、钩藤、杜仲、猕猴桃、三尖杉、伸根、草乌、金银花、南沙参、紫花前胡、淫羊霍、黎芦、黄精、天冬、百部、土砂仁、七叶一枝花、大活血、广东升麻、革解、吴芋子、肿节枫、胆草、杜衡、徐长聊、龙胆草、黄连、厚朴等;西南部低山高丘有毛犬、石伸根、括蒌、石昌蒲、白前、马尾伸根、鸡血藤、金桔子、千里光、灵芝、防杞、鱼腥草、回头鸭、七叶一枝花等;北部低山丘陵有金银花、黄枝子、刘寄奴、淡竹叶、丹参、箭根、乌药、芦根、香附、草浅明、青相子、仙茅、大葛、黄独、石菖蒲、防杞、瓜娄、苦参等;中部江岸岗地有稀莶草、青蒿草、独脚金、鹅不食草、白花蛇舌草、翻白草、旱莲草、发枯球、半边莲、白毛根、石苇、野菊花、香附、卷柏、土菌陈、白蔹、绵菌陈、白花菌陈、香菇草、白芨、苍耳子、兰香草、黄枝子、覆盆子。

  其他尚有观赏植物、纤维植物、饲料植物、淀粉植物、鞣科植物、芳香植物等类约百余种。

  矿产资源

  赣县矿产资源丰富,钨、铜、煤等矿产开采历史较早。还有稀土、铋、锡、钼、铅、钴、铁、金、银等金属矿产,萤石、黄铁矿、石灰石、重晶石、硫黄、钾、高岭土、铸石、卤水等非金属和泥炭矿产。已知矿床(点)共有百余处。其中经地质勘查成型的矿床18处。钨矿约66处,钨(W03)储量26671吨(不含白石山)。稀土分布10个乡,县矿区储量221140吨。煤主要分布在韩坊、小坪,县矿区储量3043万吨;石灰石的钙含量达50%以上的仅小坪牛岭,储量达5000万吨。高岭土分布于石芫广教寺、湖江、韩坊,储量80万吨。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赣县常住人口总数为546964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县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共有家庭户135542户,家庭户人口为471062人,占总人口的86.1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7人。汉族人口为546088人,占总人口的99.8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76人,占总人口的0.16%。

  民族

  2000年人口普查,赣县辖区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编辑

  2012年赣县GDP突破100亿元,达到10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7.8∶56.8∶25.4。财政总收入12.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2%;公共财政收入7.01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7%。完成财政支出2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5.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9亿元。

  第一产业

  生态赣县赣县盛产水稻、脐橙、烟叶、生猪、水产、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发展现代农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的潜力巨大。是江西省油菜基地之一。

  2012年赣县粮食总产量达21万吨。烟叶、蔬菜、柑橘、甜叶菊、光皮树、油茶等农业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稳定脐橙面积5.8万亩,开发柑橘1.6万亩,种植烟叶1万亩、甜叶菊1.3万亩、光皮树3.9万亩,流转油茶山地3.1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达114家,新增2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建设示范性农民培训基地32个,培训农民3.2万人次。实施土地开发9015亩、土地整理5580亩,预计可新增耕地8473亩。

  第二产业

  2012年赣县财政投入资金4.58亿元(工业方面),重点推进了赣州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储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园区建成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全年新增入园企业10家,总数达到186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亿元。钨、稀土、铜、铝、生物食品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6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总数达到6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5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2家,其中过亿元企业2家。工业实现税收6.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2%。

  交通

  编辑

  赣县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闽南9市、赣州市东河8县(市)

  赣县区位图下赣州、上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至广州457公里、至珠海567公里、至香港497公里、至深圳487公里、至汕头627公里、至澳门577公里,至厦门543公里、至南昌380公里。

  公路

  105国道、323国道呈十字型纵贯县境,西接赣粤高速公路,东接昌厦一级公路。

  高速建有G45大广高速赣粤段、G76厦蓉高速瑞赣段,绕城高速。

  铁路

  京九铁路横贯赣县县境48公里,并设有3个火车站,其中设在县城的赣州东站是京九线上四大货运编组站之一,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在此接轨。

  航空

  距赣州黄金机场34公里,赣州民航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南昌等线路航班。

  文化

  编辑

  抢打桥

  擂茶(5张)

  赣县白鹭村独有的一种古老的习俗。

  擂茶

  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放添丁炮

  每年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民俗研究学者相约赣南,不辞劳累,游走在赣南的围屋、乡村田园,寻觅独特的客家年俗,而独特的客家“添丁炮”场景更是他们不会错过的。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

  中秋佳节烧瓦塔

  江西赣县梅林镇,当地客家人在一古庙前举行了隆重的民俗表演烧瓦塔活动,以喜迎中秋佳节的到来。

  黄元米果(3张)

  手工造纸工艺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由发明造纸术经历代流传的,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

  迎彩灯

  “迎彩灯”作为赣南客家人的传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赣南客家人祈福的一种形式。

  教育

  编辑

  赣县新农村建设(3张)

  2010年全县有幼儿园15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49所),在园幼儿26382人;普通中小学314所(其中小学284所、初级中学25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在校生90294人(其中普通高中7241人,职业高中1852人,初中19890人,小学61279人,特教学校32人);现有小学教职工2543人,初中教职工1242人,普通高中教职工560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2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0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41人,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28人。

  名胜古迹

  编辑

  历史文化

  商周遗址、南朝齐古墓、晋朝储君庙、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清初文昌阁和孙中山题对、蒋经国先

  赣县旅游(7张)

  生旧居俄式木屋等;

  人文景观

  三溪乡道土庄风景区,湖江小湖洲、戚氏宗祠;

  民俗风情

  客家文化城、白鹭客家古民居村落;

  旅游专线

  梅林─田村─白鹭客家文化游,赣州─储潭─湖江水上游。

  特产

  编辑

  双鱼过江,是赣州市传统名菜,它形似双鱼戏水,色白味美,鲜嫩可口。

  爆满山红,此菜色泽艳丽,鲜嫩香脆,肚尖上撒上红酥姜丝,形似满山红,故名。系赣州的传统名菜。

  阳埠腐竹,“阳埠牌”腐竹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胆固醇,不含任何色素、添加剂和防腐剂,经常食用可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健美养颜。该产品在江西省’98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全省优质产品”。

  江口倒菜,又名江口腌菜,相传自明朝初期赣县江口就有生产。江口倒菜主要原料是大蔸菜,做的时候要用坛子倒置进行腌制,再进行成品加工。菜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开胃健脾,促进食欲之功效。

  赣县板鸭(3张)

  赣县板鸭,以传统的加工艺程序为基础,对毛鸭选种、育肥、腌制、加工、凉晒等技术,进行了较科学合理的改进,形成了板鸭独特的生产工艺。在南方腊制品市场上享有很高盛誉,被人们称为“腊味之王”。

  棉枣,主产赣州地区赣县湖江乡,是加工制作蜜枣的优良品种。历年赣州地区都有大宗蜜枣。赣县蜜饯厂的金丝蜜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优质产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