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新都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xdggzy.gov.cn
  • 地        址: 新都街道桂湖中路92号
  • 服务热线: 028-83972220
  •         

新都区政府网简介

  新都区旧称”新都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是中国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市的北部主城区,其中32.6平方公里为都市区。新都区同时被定位为成都市城北副中心,承担成都市机械、IT、电子、食品、生物制药、旅游和物流基地的功能。新都镇(现新都街道办事处)、新繁镇均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根据四川省优先发展成都“一个特大城市,绵阳一个大城市,德阳等10个中等城市”的平原都市群发展战略,新都区处于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成都平原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成(都)-德(阳)-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桥头堡,在四川省经济大盘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新都美景新都为古蜀国都邑。公元前7世纪左右,由蜀王开明氏称帝后所建,与广都、成都同为蜀中名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秦灭蜀后,于公元前221年,置新都县(成都市新都区军屯乡),归蜀郡管辖。公元前201年,分割巴、蜀地,设置广汉郡,新都县划归广汉郡。公元8年~23年,王莽新朝时期,改广汉郡为就都,新都属就都。公元25年,公孙述据蜀,改广汉郡为子同郡,新都属子同郡。公孙述败亡,东汉恢复西汉旧制,新都属广汉郡。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之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县(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四县,郡治在雒。咸宁三年(277年),晋武帝封皇子司马该为新都王,改新都郡为新都国。太康六年(285年),司马该死后无子继承,废除新都国,复为新都郡。同年废郡,新都以县仍属广汉郡。晋安帝时期(397年-418年),设始康郡寄治成都,领始康、新城、谈、晋丰4个侨县(有建制无领地)。502年,废除无领地的侨县、侨郡,始康郡治遂由成都迁入新都,废其原领侨县,划入新都县。始康郡隶属益州,治所在今新都城南,新都县治所在今军屯镇升平村。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废始康郡,将新都改属益州的蜀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都县名为兴乐县,始将县治所从军屯迁至今新都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对州县大加省并,撤销兴乐县并入成都县,隶属蜀郡。唐武德二年(619年),恢复兴乐县,随即复名新都县,隶属益州。唐末、五代、宋、元、明、清,新都隶属多有更迭,新都名称未变,相沿至民国。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政权统一川政,设四川省政府,将四川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新都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38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川省划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行政公署,新都县隶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1960年2月,撤销新都县,并入新繁县。1962年10月,恢复新都县,1965年7月,撤销新繁县,并入新都县。1983年3月,温江行署并入成都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新都归成都市管辖。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以原新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新都区的行政区。

  行政区划

  1985年,新都县下辖3个镇、22个乡。即新都镇、新繁镇、石板滩镇;桂湖乡、桂林乡、天元乡、三河乡、大丰乡、龙桥乡、斑竹园乡、竹友乡、龙安乡、高宁乡、利济乡、清流乡、清白乡、新农乡、新民乡、河屯乡、军屯乡、马家乡、柏水乡、龙虎乡、泰兴乡、木兰乡。1988年,新都镇与桂湖乡合并,更名桂湖镇。1990年,桂湖镇复名新都镇,仍为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同年,撤销大丰乡,建大丰镇,新都县辖4个镇、20个乡。1992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天元乡、桂林乡并入新都镇;撤销清白乡、新农乡并入新繁镇;撤销柏水乡并入斑竹园乡,设斑竹园镇;撤销河屯乡并入新民乡,设新民镇;撤销高宁乡并入利济乡,设利济镇;撤销清流乡、龙虎乡、泰兴乡、马家乡、三河乡,分别设镇;保留大丰镇、石板滩镇和龙桥、龙安、木兰、竹友、军屯5个乡。新都县辖12个镇、5个乡。1994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龙桥乡,设立龙桥镇。2001年,撤销木兰乡、军屯乡、竹友乡、龙安乡,分别设镇,所辖行政区域不变。2003年,新都镇、新繁镇、大丰镇、三河镇分别设街道办事处,与镇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所辖区域与镇相同。2004年11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龙虎镇并入新都镇;撤销利济镇,将其所辖的同义、同福、水梨、迎祥、双利、界牌、永明、柳泉、顺河、元通等10个村所属区域划归清流镇;撤销龙安镇,将龙安镇及利济镇所辖的公义、锦水、曲水、通联、石云、广济、新庞、宁河等8个村所属区域划归新繁镇;撤销竹友镇并入斑竹园镇。将大丰镇、三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新都街道办事处、新繁街道办事处分别与新组建的新都镇、新繁镇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所辖行政区域分别与新组建的镇相同。到2005年末,新都区辖11个镇、2个街道。分别是:新都镇(新都街道)、新繁镇(新繁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龙桥镇、斑竹园镇、新民镇、马家镇、军屯镇、泰兴镇、木兰镇、石板滩镇、清流镇。2005年,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及合江社区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所辖人口16612人、面积15.6平方公里。2013年10月16日撤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设立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办事处,辖原新都镇所属行政区域,新都街道办事处驻紫瑞街9号。

  区划详情

  新都区下辖3个街道(新都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10个镇(新繁、新民镇、清流镇、龙桥镇、马家镇、泰兴镇、木兰镇、军屯镇、石板滩镇、斑竹园镇)。

  新都区新都区地处东径103°54′02″~104°16′54″,北纬30°40′40″~30°57′58″。东南与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成华区、金牛区接壤,西连郫县、北邻彭州市、广汉市,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

  土壤

  新都区境内土壤主要是岷江、沱江支流清白江、毗河及蒙阳河水系的冲洪积物堆积而成的河漫滩和一、二级台地。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比降为0.2~0.3%,海拔475~470米,相对高差不小于5米。占新都区幅员面积的79.82%。农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4.14%。主产水稻、小麦、油菜、晒菸、韭黄、大蒜、川芎,是新都区粮油烟药的重要产地。

  气候

  新都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温湿同季,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炎热暴雨多;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季干燥多云雾。境内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累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最低气温15.4℃,高低差为1.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2006年8月21日),最低为-5.4℃(1975年12月15日),极值相差42.5℃。大多数年份最高气温在33~35℃,最低在-3℃左右。累年平均无霜期279天。

  地貌

  新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新都区地貌形态,主体为平坝,部份为台地。平坝即成都平原中央凹陷地带部分,台地即成都平原北部边缘构造地带部分。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2‰~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水文

  新都境内河流,北有清白江,属都江堰蒲阳河水系;南有毗河,属都江堰柏条河水系;中有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锦水河分干渠,以取代原“宽、浅、弯”的天然河道蟆水河、锦水河,此两河大部还耕,个别地段留作区间行洪道,老锦水河下段保留作为泄洪道;东有西江河,自南向东北流,为龙泉山脉行洪河道。

  自然资源编辑农田作物:农田作物分为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牧草5大类,约315种。其中大田作物、蔬菜种植面积占境内农业植物的80%以上。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薯、蚕豆、豌豆、红豆、黄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油菜、大蒜、叶烟、甘蔗、川芎、花生、芝麻等饲料作物:苕子、苜蓿(紫云英)等。蔬菜:甘蓝、苤蓝、莴笋、萝卜、胡萝卜、番茄、茄子、辣椒、甜椒、黄瓜、南瓜、冬瓜、丝瓜、苦瓜、西葫芦、白菜、芹菜、菠菜、韭菜、红油菜、生菜、大葱、洋葱、红豆、厚皮菜、香菜、扁豆、冬寒菜、洋姜、四季豆、木耳菜、鱼腥草、芦笋、高笋、姜、藕、芋头、山药、苋菜、空心菜、榨菜、山露、大头菜、魔芋等。牧草:油麦、芒麦等。

  交通编辑公路

  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构成南北快速通道,成绵高速公路复线、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构成新都区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络。

  四通八达的道路(1张)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代号G4201),主要经过大丰街道与成彭绵高速公路(川高速)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桥,经三河街道与国道108线(代号G108)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桥,经木兰镇与成金(青)快速通道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成彭绵高速公路(川高速),起于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代号G4201)大丰立交桥,经大丰街道、龙桥镇、新繁镇、清流镇,在新繁镇、龙桥镇分别设有出入口。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代号G5),主要经过木兰镇、新都街道,在新都街道设有出入口。

  铁路

  宝成铁路,在新都街道设有新都站(货运站)。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新都城区设有新都东站,向南1小时便可达到峨眉山站,20分钟就能到达双流机场站。

  航空

  新都区距双流国际机场约47公里(经G4201成都绕城高速),全程需约40分钟。

  人口编辑2012年新都区户籍人口69.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8.56万人,城镇化率达58.4%。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

  经济编辑综述

  2012年新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05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90.87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42.26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5%、73.2%和25.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9.7和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5.0:63.8:31.2。

  第一产业

  2012年新都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6.54亿元,增长5.8%。其中种植业17.70亿元,增长9.8%;畜牧业实现产值16.90亿元,下降6.9%。2012年新都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4.5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2万亩,减少0.6万亩。粮食产量20.8万吨,比上年增加0.6万吨,其中小麦11.6万亩,产量3.9万吨;稻谷28.1万亩,产量15.6万吨。油菜13.2万亩,产量2.1万吨。蔬菜13.1万亩,产量29.9万吨。水果产量2.0万吨。绿色食品新都柚基地面积达0.4万亩,产量0.6万吨。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本稳定。

  第二产业

  2012年新都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60.40亿元,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3.84亿元,增长14.2%。工业集中度达79.0%,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4%。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2012年新都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5.70亿元,实现利润47.5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2.1%,总资产贡献率达13.6%。企业亏损面为8.4%。2012年新都区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食品及饮料业、医药行业、家具行业五大主导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56.50亿元,增长14.6%,占新都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9%。2012年园区(工业区、家具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9个,增长3.0%,占新都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54.6%。2012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4.37亿元。

  第三产业

  2012年新都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2亿元,增长12.3%。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9.02亿元,增长11.7%;乡村实现零售额3.40亿元,增长30.5%。从行业特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19亿元,增长15.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67亿元,增长10.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7.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51亿元,增长17.3%。

  社会编辑科技事业

  2012年新都区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8项,市级18项;获专项资金支持1974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企业总数达到31家。全年共申请专利5082件,增长27.7%,其中发明385件。

  教育事业

  2012年末新都区共有各类学校248所,其中:幼儿园175所,普通小学30所,普通中学39所,职业中学2所,大学3所。在校学生179149人(含幼儿园),其中:小学49762人,初中25868人,高中13780人,职高5910人,本、专科及研究生54741人;专任教师9069人。

  高等教育

  新都区有高等院校4所,其中大学3所(西南石油大学(小211工程)、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成人高校(成都电大新都分校)1所。

  医疗事业

  2012年末新都区有卫生机构427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共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401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共3542张。新都区共有执业医师1446人,执业助理医师210人,注册护士1736人。

  文化事业

  2012年新都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现有馆藏图书74.02万册),博物馆1个,川剧团1个,电影公司1个,体育中心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13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54个,农家书屋254个。全年区级开展各类文艺演出126场,其中“快乐周末,百姓舞台”演出54场,观众达30万人次。年末新都区拥有广播、电视制作节目各1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新都区有体育场地553个,公共体育设施101.2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212条,增加60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589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