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温江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wenjiang.gov.cn
  • 地        址: 涌泉街道光华大道海科大厦
  • 服务热线: 028-82722150
  •         

温江区政府网简介

  温江区是成都市市辖区,成都平原腹心,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纬30°36′~30°52′。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毗双流县,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全区幅员面积277.8平方公里,辖4街道6镇,2013年末温江区常住人口56.2万,占成都市总人口的2.89%。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川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解放后长期为温江地委、行署所在地,1983年划归成都市管辖。2002年4月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温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从汶川地区迁徙下来的四川先民开始定居于温江,岷江河畔和涌泉清水地区至今可以找到最早四川的人类生活遗迹。在公元前七千年前,在今天的寿安、万春、涌泉已经出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骨、石制生活用具。距今4000年前,在温江出现了古蜀国五代蜀王继蚕丛、柏灌文化之后的鱼凫文化。鱼凫遗址位于万春镇报恩村,拥有古城遗址以及大量的石斧、石凿等石器,数量巨大创下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早于三星堆遗址,为中国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蜀汉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在温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地区,兴修江安河,使得温江成为富饶之地。五代十国时期,西魏恭帝二年,益州蜀郡分郫县南境和江原县东境,设立温江县。隋唐时期,隋开皇三年,并温江县于郫县。隋仁寿三年,将原温江县于郫县分置,设万春县。不久在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将万春县并入郫县。唐初施行州县二级制,复置万春县,属于益州府。公元627年,贞观元年,改万春县为温江县,属于剑南道益州府。宋元时期,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太祖赵匡胤灭蜀,推行路、州、县,温江属于西川路益州。公元1059年,宋嘉祐四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温江属于成都府路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明清时期,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改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实行府、州、县三级制度,温江属于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清初,顺治三年,改置四川省。嘉庆初,置省、道、府、州、厅、县制,温江属于四川省成绵龙茂道成都府。清末,公元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川西道。民国时期,温江属于四川省西川道,之后,四川省军阀割据,形成“防区”,温江为邓锡侯部防区。1935年(民国24年),国民党入川主政,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温江属于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并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温江于1949年12月26日解放,解放军贺龙部入驻温江城关镇,并驻军。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温江属于四川省温江专区(地级市)。1959年,双流县并入温江县,温江专区治地在今天的柳城街道,包括今天的温江区(包括今天青羊区的苏坡街道、黄田坝街道等地)、新都区、郫县、双流县、新津县、蒲江县、彭州市、崇州市、都江堰市、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等地。1962年,中国政务院决定复制双流县。1983年,中国国务院决定撤销温江地区,其大部分行政区划归成都市,其广汉县、绵竹县、什邡县和绵阳地区的德阳县、中江县等组成今天的四川第二大工业城市——德阳市。1997年,温江县人口29.3万,辖10镇,县政府驻柳城镇,成为四川第一个小康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四川省县域第一位(含今天的重庆市则为第二)。2002年4月14日,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温江区,成为成都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撤销柳城、天府、涌泉、公平四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同时200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温江区在万春镇、金马镇和永宁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编辑街道办事处:柳城、涌泉、公平、天府镇:永宁镇、永盛镇、寿安镇、和盛镇、万春镇、金马镇

  成都市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纬30°36′~30°52′。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毗双流县,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温江城区距成都市中心城区1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

  温江区

  地貌

  区境属典型的平原地,地势平坦,无山无丘,海拔高度最低511.3米,最高647.4米。

  水文

  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县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温江区总面积的3.5%。温江区水资源总量6.2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34亿立方米;地下水1.70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42亿立方米。

  气候

  温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09年,辖区内年平均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总日照时数偏少。年度平均气温为16.8℃,与2008年比较气温偏高0.5℃,比历年平均气温15.8℃偏高1.0℃;年极端最高气温35.2℃,与2008年比较极端最高气温偏高1.5℃,比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7℃偏低0.5℃;年极端最低气温-2.0℃,与2008年比较极端最低气温偏高1.6℃,比历年极端最低气温-5.1℃偏高3.1℃。年总降水量为724.2毫米与200年总降雨量比较偏少304.0毫米,比历年平均降水量896.1毫米偏少171.9毫米,距平百分率-19%;年总日照时数为840.2小时与2008年比较年总日照时数少88.2小时,比历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104.5小时偏少264.3小时,距平百分率-24%。年内共有三次暴雨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7月15日、8月24日-26日、9月11日,降水量分别为57.0毫米、99.1毫米、65.8毫米。

  自然资源编辑截至2013年,温江区土地总面积414211.04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244573.19亩;建设用地面积154274.77亩;未利用地面积15363.08亩;耕地保有量214000亩,基本农田保有量172000亩。

  交通编辑截至2009年,温江区等级公路总里程共计807.9公里,道路密度为292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以2条高速公路、9条县道公路和15条区内骨干道路为骨架,355条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东接成都中心城市,北通郫县、都江堰,南连双流国际航空港,西射成温邛经济带,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同时,开行公交线路20条,长途班线15条,建成一批港湾式公交站点,实现了100%镇、街办以及建成新型社区通达城市公交车。启动建设的道路有:绕城高速公路永宁服务区连接线、柳金路。规划修建的道路有:成温邛快速路温江段、永和路、成温邛高速公路北辅道国色天乡段等。

  人口编辑2012年末温江区常住人口46.1万人,城镇化率64.0%。户籍人口38.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48万人,农业人口7.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85人,死亡人口3626人,自然增长人口数9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4‰。

  经济编辑综述

  2012年温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35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0.9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26.23亿元,增长11.8%。一、二、三产业对温江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2.7%和3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828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6:54.1:40.3调整为5.0:53.2:41.8。

  第一产业

  2012年温江区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37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8.75亿元,增长12.0%;畜牧业产值4.28亿元,下降22.0%。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760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40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1.44万吨;油料总产量0.24万吨;肉类总产量1.64万吨。全年农村生产用电量达5785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3472吨。

  第二产业

  2012年,温江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51.93亿元,增长14.5%,占GDP比重达5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7.8%。其中2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1.65亿元,增长14.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2%。分产业看,温江区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总产值288.40亿元,增长21.3%。其中健康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分别为88.77亿元、22.09亿元、4.17亿元,分别增长29.1%、44.8%、40.1%。总量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7%。主要产品生产保持稳定。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42亿元,增长19.5%;利税总额37.67亿元,增长22.9%。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240.4%。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13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7家。

  第三产业

  2012年温江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7亿元,增长12.1%。其中,批发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4.73亿元,增长10.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34亿元,增长19.0%。年末,温江区共有12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企业。2012年接待游客968.38万人次,增长10.5%;旅游综合收入12.58亿元,增长26.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198.5万美元,增长5.1%。

  社会编辑科技事业

  2012年温江区共申请专利1037件。其中,全年专利授权数602件。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40万元。温江区支持31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21个,农业项目3个,现代服务业及软科学项目4个)。

  教育事业

  2012年温江区域范围内共有小学9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24万人,专任教师1233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2.07万人,专任教师161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7%。普通高校9所,大学专任教师4139人,大学生82717人。温江区行政区域内普通高等学校一览表学校名称办学层次主管部门

  文化事业

  截止2012年末温江区有文物保护区5个;公共图书馆1个,其中,馆藏图书294千册;剧场、影剧院3个。

  医疗事业

  2012年末温江区共有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152个,门诊部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91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9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35人;全年各类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303.36万人次,其中,门、急诊人次达292.80万人次。温江区医疗机构名单(部分)

  体育事业

  2012年,有体育场馆1个,全年温江籍运动员共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16枚。其中在全国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10枚,银牌2枚。温江区有全民健身路径40条;温江区惠民行动“1+2”农民健身工程5项;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25万人次。

  旅游景点编辑鱼凫遗址鱼凫

  鱼凫广场碑文(2张)

  遗址位于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依稀可见城墙遗迹。古城遗址埂长1810米,保存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初次发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温江文庙温江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四年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陈家桅杆陈家桅

  温江区陈家桅杆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年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上花鸟彩绘,光彩夺目。大乘院大乘院坐

  大乘胡同落在成都市温江区公平惠合村,属温江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史载,始建于宋代,明正德年间(1506~1521)扩建,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八年(1669)重建,以后又加维修,故有新庙子之名。国色天乡乐园置信·国色天乡乐园地处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属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生态示范区,是置信集团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的标志性项目。项目集千亩主题公园、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高尚国际主题社区、自然生态绿地于一体,并辅以欧洲风情商业中心、国际双语学校、幼儿园、大型医院等完善的配套设施”。温江水上乐园国色天乡国际度假区位于温江区万春镇,地处温江北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距成都市区18公里,项目总规划用地约6000亩,由四座主题公园、一座五星级主题度假酒店和一条1.5公里长的时尚主题商业街组成。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人民币40亿元,建设周期约5年。泰迪熊博物馆中国泰迪熊博物馆落户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金马镇金马湖畔,于2012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它是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二局和韩国JS&F公司联合打造。设置有历史馆、中国馆、世界馆、海的世界、艺术之熊、熊猫园、雕刻廊、韩流馆和错视空间、互动空间、彩绘空间。

  名优特产编辑温江酥糖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1986年被四川省商业厅商办工业产品评优领导小组评为优秀产品。温江酱油清光绪年间,由郑全盛开办的“全盛号”酱园所创。1985年“温泉牌”精酿温江酱油产量达29.56万斤。独具一格的“温泉牌”窝油,又名“温江白酱油”,系选用上等黄豆、小麦为原料,经过天然发酵,日晒夜露5至8个月后,制成酱胚,装入木桶内,成熟酱胚遇冷回润产生的汁液,顺缝滴入窝内,故称窝油或滴窝油。舒炖肉公平乡龙凤村舒国均于1979年仿“甜汤炖肉”名菜改制而成。选鲜猪肉的“坐墩”(如肉过肥,则去肥只留皮和瘦肉)“团鱼肉”(猪腿上部),用温水泡浸,再用清水洗净,入砂锅内和雪山大豆清炖4小时即成。食时拌以红油海椒、花椒等调料。大蒜温江是大蒜的著名产区之一。相传与清乾隆年间引进蒜种栽种。具有味香辣,油脂重,粒大,色泽光亮,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的特点。1949年全县种植大蒜1370亩。198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161亩,工产干蒜957.46万斤。温江所产独蒜,以“经济价值高,内外销路好”而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