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蓬安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pengan.gov.cn
  • 地        址: 相如镇政府街18号
  • 服务热线: 0817-8622221
  •         

蓬安县政府网简介

  蓬安县,四川省南充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公元507年(南朝天监六年),梁武帝为纪念司马相如,设置新县,以相如之名为县名,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公元1913年蓬州更名“蓬安”,总人口73万,辖39个乡镇。蓬安县地处嘉陵江中游,有着嘉陵江沿江城市中为数不多的梯形古镇码头。嘉陵江清溪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更是南充确立的“南西蓬”同城一体化城市。蓬安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和宜居城市,蓬安工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百亿工业园区。蓬安城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嘉陵第一桑梓、大深南海以及成功申报的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

  蓬安地域名称历经“相如县→蓬州→蓬安县”的变迁。春秋系巴国地;秦系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南朝梁时,县境始置县,北部为大寅(后改名蓬池),南部为相如;南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为纪念司马相如,以蓬安绝大部分和周边地域设置新县,以相如之名为县名,以相如故宅为县治;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北周所置蓬州由安固(营山境)徙大寅;南宋淳祐(公元1241年—1252年)间,徙治河舒镇燕山寨;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再徙至相如,至元二十年(1283)设立蓬池县;

  明太祖洪武(公元1368年—1398年)间,设相如县,直属蓬州;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清世祖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蓬州改为不领县的县级散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取蓬州、安汉县名之首,蓬州更名“蓬安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县城所在地为锦屏镇);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县城所在地为周口镇);

  1993年起为南充市辖县。

  行政区划编辑截止到2013年,蓬安县下辖15个镇,24个乡:蓬安县人民政府驻地:相如镇相如镇徐家镇利溪镇正源镇龙云镇龙蚕镇杨家镇福德镇银汉镇巨龙镇

  兴旺镇罗家镇河舒镇锦屏镇金溪镇鲜店乡石孔乡金甲乡茶亭乡诸家乡

  高庙乡济渡乡骑龙乡柳滩乡群乐乡长梁乡两路乡三坝乡新园乡开元乡

  凤石乡南燕乡天成乡新河乡海田乡石梁乡睦坝乡平头乡碧溪乡-----

  地理环境编辑地理位置

  蓬安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30°44'~31°17',东经106°10'~106°10'之间,东西宽约22.1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东与营山县、渠县接壤,南与岳池、广安相依,西与高坪、南部相邻,北与仪陇相连,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9万亩。

  地形地貌

  蓬安县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浅丘带坝为辅。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间。蓬安县全境从西北至东南呈长条状,纵长横短蚕。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浅丘带坝为辅,类型多样,平坝、台地、浅丘、深丘、低山、河谷兼而有之。

  水文环境

  蓬安县境里有大小溪河104条,总长600多公里。嘉陵江自县西北平头乡的古鸭滩进入县境,东流西弯,转山绕坝,蜿蜒流经16个乡(镇),由县西南猫儿溪流出县境,境内流程长达89公里。

  自然资源编辑矿藏资源

  蓬安县矿藏有砂金、锆石、氯化钾、井盐、芒硝、石膏、石油、钛铁、天然气等有待开发。其中,鲜店水库已开采出大量石油。

  生物资源

  蓬安县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主要有楠木、香樟、泡桐、槐树、柏树、马尾松、慈竹、银杏、红豆等18种珍希树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菜、花生、蚕茧、烟草、黄麻、生姜、柑桔、桃、李、柚、金溪的白酒等闻名中华。蓬安县享有“中国锦橙第一县”、“南方制种大县”、“商品粮大县”美誉,先后被国家、省列为商品粮大县以及柑桔、蚕茧、生猪、水产开发基地县,“石孔贡米”、“凤石核桃”香飘华夏,“天府花生”畅销全国,“锦橙100号”风流曼谷。

  水能资源

  嘉陵江年过境水量220.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占蓬安县幅员面积90%,嘉陵江上游兴建的马回电站栏河大坝享有“千里嘉陵第一坝”的美称。蓬安县嘉陵江水能储藏量28.3亿千瓦时,县内拥有总装机容量达23.6万千瓦的水电站两座。

  人口民族编辑人口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蓬安县县境人口450户,2938人。正德七年(1512),增至915户,19917人。明末清初,战事频繁,人口锐减。清顺治十年(1653)仅223丁(按丁与口1:4.99折算),约1100余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2),遂有“湖广填四川”,境内人口剧增,至光绪二十二(1894)增至191024人。民国时期,人口生育顺其自然,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增至370204人。1950年至1957年,蓬安县出现第一次生育高峰,四年间净增3.97万人,1957年达44.28万人。1959年,蓬安县人口自然负增长16475人,自然增长率为-38.67‰,1960年,蓬安县人口自然负增长20256人,自然增长率为-49.98‰。“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生育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蓬安县出现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10年间净增14万余人。其中,1967年至1968年两年间净增3.4万人。1953年、196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高达31.66‰、40.82‰。1975年,蓬安县落实计划生育措施,人口增长得以控制。1975年蓬安县自然生育率72.12%,1977年自然生育率下降到55.4%,1980年为16.8%,1985年已控制到4.7%。1985年,蓬安县人口60.27万人,出生率14.45‰,自然增长率7.68‰。2003年,蓬安县总人口68.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85万人,非农业人口11.37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全县人口密度为511人/平方公里。2008年,蓬安县总人口71.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5万人,非农业人口10.57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蓬安县人口密度为534人/平方公里。2012年合作店(组)713227人(户籍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91813人,人口密度为535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7‰。

  民族

  蓬安县人口普查显示:1982年,全县有回族、藏族、白族、苗族、满族5个少数民族,仅24人。1990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里族、傣族、黎族、傈傈族、佤族、拉诂族、纳西族、羌族、乞佬族21个少数民族,共206人。2000年,全县少数民族人口达412人。2007年,有傣族、白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黎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羌族、壮族、彝族、裕固族、苗族15个少数民族,共1787人。2009年,有23个少数民族,共约1600人。2012年,有23个少数民族,约1600人。

  经济概况编辑综述

  2003年,蓬安县国民生产总值242844万元,人均4624元,人均GDP3818元。工农业总产值20067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9414万元,人均2367元;工业总产值111259万元。2008年,蓬安县国民生产总值628605万元,人均11475元,人均GDP9808元。工农业总产值142623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3973万元,人均5024元;工业总产值1122264万元。2012年,蓬安县国民生产总值106.0696亿元。

  第一产业

  解放后,蓬安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1952年,蓬安县粮食总产增至2.12亿斤。1958年以后的“左”倾错误和严重自然灾害,导致1960年至1962年粮食产量下降,畜禽饲养量锐减。1962年,蓬安县粮食总产1.65亿斤,生猪出栏7.78万头,近于1952年的生产水平。1963年至1965年,纠正“左”倾错误,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工农业受到干扰和破坏,粮食、生猪产量徘徊不前。1976年,蓬安县粮食总产2.77亿斤;生猪饲养量25.72万头。1978年,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林、牧、副各业迅速发展。1980年,蓬安县粮食总产突破4亿斤。2008年,粮食产量6.8亿斤,农业总产值303973万元。2009年,蓬安被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柑桔)50强县培育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2012年,引进培育江苏雨润、华西特驱等17户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生猪、水果、蚕桑等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打造覆盖6个乡镇、面积62.6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一区三园”,同步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和新村聚居点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加快发展。2012年,蓬安县粮油总产39万吨、出栏生猪90万头、产茧163万公斤、出产无公害蔬菜14万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3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0.4亿元。

  第二产业

  50年代中期,蓬安县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初步发展了工业。1957年,蓬安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33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5.66%。1958年,突击兴办化工、机械、炼铁、玻璃等国营工厂,转集体企业为国营企业,年末国营企业职工较1957年净增4145人,增长7.44倍,而工业总产值仅有976万元。其后,各厂亏损,损失严重。1985年,各类工业企业达198个,定型企业产品达37个,工业总产值达816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62.75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73%。1987年,蓬安县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多种经营责任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1992年开始对蓬安全县企业进行“股份和股份合作制改造”。1995年共有工业企业3670个,工业总产值27121万元。2003年,除水、电、气外,蓬安县所有企业全部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形成了电力能源、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工业的三大工业支柱。蓬安全县工业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个,工业总产值81819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987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单位1260个,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73个,个体工业户1187个,工业总产值29440万元。2008年,蓬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个,工业总产值623316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6849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单位521个,工业总产值505415万元。2012年,省级百亿工业园区建成面积拓展至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43.07亿元,入驻工业企业74户,构建起以机械冶金园、食品轻纺园为平台的“一体两翼”工业发展格局。实施嘉宝汽车生产线扩能、赛克斯纺织生产线改造等重点技改项目107个,开发新产品463个。蓬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4户,形成了以水电能源、机械冶金、丝纺服装、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集群。2012年,蓬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入库税金1.45亿元。

  第三产业

  贸易解放后,蓬安县逐步建立国营商业体系,发展供销合作商业,到1953年,已初步形成国营、合作、私营三种商业成分。1956年,国家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绝大部分转入公私合营和合作店(组),仅剩少数个体商业。1958年至1961年,受“左”倾错误影响,把供销合作商业和公私合营、合作店(组)纳入国营商业,限制个体经商,取消集市贸易。1962年至1964年,恢复多种商业成分和集市贸易,商业逐步繁荣。1966年至197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物资紧缺,市场供应紧张。1978年以后,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允许个体商业发展,开放集市贸易。1982年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进城镇经商,私营商业和新办的集体商业发展较快。1985年,蓬安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282万元。1995年,蓬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32万元。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41万元。200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896万元。2012年,蓬安县新建、改扩建城乡农贸市场16个、星级酒店2家,培育商贸企业67户。2012年,蓬安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亿元,三产从业人员达到10.89万人。旅游2003年共接待游客14.7万人次,旅游收入4450万元。2008年共接待游客47万人次,旅游收入2.9亿元。2009年12月19日,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初步通过国检。2009年,蓬安周子古镇被评为四川旅游“十大魅力风情古镇”,被纳入全省十大精品旅游线路。2012年,完成龙角山景区、周子古镇和滨江文化休闲区景观建设,“嘉陵第一桑梓”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被纳入全省十大精品旅游线路。蓬安县城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周子古镇被评为“四川最美古镇”,培育出河舒桃花村、金溪沈家坝村等市级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了“百牛渡江”等优秀旅游品牌。2012年,蓬安县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1亿元。金融1950年,蓬安仅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蓬安县支行。1954年至1955年,分批组建信用社57个,基本实现乡乡有社。1985年底,蓬安县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保险公司和信用社六个系统,县、区、乡金融机构74个,职工402人,形成遍布蓬安县城乡的金融网络。2003年,蓬安县内有人行、工行、建行、农发行、农行、商业银行、城市信用联社等金融单位。1954年前,蓬安金融业务结算种类仅4种,1985年末达11种。1950年至1985年,蓬安县银行、信用社纯利润达2510.3万元(信用社257.11万元)。1995年末,存款余额49134万元、贷款余额76953万元。2003年末,存款余额232597万元、贷款余额156496万元。2008年末,存款余额571091万元、贷款余额262765万元。2012年末,驻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6亿元、贷款余额43.2亿元,蓬安县助农取款服务点达1193个,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100%;蓬安县累计发放银行卡111万张,户均达8张,覆盖率达100%;全县39个乡镇布放ATM机72台,覆盖率达23%;598个行政村设立POS助农取款点1193个,覆盖率达100%;财、税、库、银全面实现国库横向联网,电子扣税率达60%以上;注册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004家,注册企业开户(银行结算账户)比达70.22%、开户企业获贷(贷款)比达43.26%。

  交通运输编辑水运

  1949年,蓬安有私营木船229只,运力2443吨,年均吞吐量1.23万吨。1985年运量达42.2万吨。1995年,有轮船97艘。2003年,有轮船141艘。建成马回电站、金溪航电两个航电枢纽工程,89公里嘉陵江穿境而过,沿江成为黄金水道。

  陆运

  1985年,公路有省道过境路2条、县道7条、乡道26条、专用道5条,总长367.7公里。蓬安县除濒江的三坝、大泥、万和外,乡乡通汽车。石孔乡、海田乡村村有公路。1990年,蓬安县所有乡镇全部通车。1995年,蓬安县公路总长398公里,汽车744辆,人力车(辆)654辆。2003年,蓬安县公路总长597公里,汽车660辆,拖拉机203辆。达成铁路、国道318、省道仪华路、南渠路纵横交错,县城距成南广高速公路入口和南充机场30公里,积极融入了南充“半小时经济圈”、成渝“两小时经济圈”。2008年,蓬安县公路总长798公里,营运汽车722辆,拖拉机328辆。2012年,累计争取交通补助资金6.2亿元,完成地方交通项目投资8.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联通城乡的道路交通网络。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实施,达成铁路复线蓬安段电气化扩能改造全面完成;南大梁高速利溪、河舒互通连接线工程快速推进;渝川陕高速蓬安段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嘉陵江二桥加快建设;占地67.2亩的汽车客运新站主站房基本竣工;改造国、省、县道286公里。2012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长1946公里,等级公路比重达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