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通川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tcqzw.gov.cn
  • 地        址: 东城街道通川中路196号
  • 服务热线: 0818-2122708
  •         

通川区政府网简介

  通川区隶属于四川达州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平昌县接壤,历为州、府所在地,是达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2013年,通川区辖19个乡镇,192个行政村、81个社区,幅员面积901平方公里,总人口58.28万(农业人口31万)。通川区是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四川省丘陵地区先进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区。

  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西魏时改宣汉县石城县;隋时改石城县为通州县;明时为达州,清代改为达县。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达县析出部分地域设立达县市;1993年达川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时更名达州;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的同时,原达川市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

  行政区划编辑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通川区辖3个街道(东城、西城、朝阳)、14个镇(西外、北外、罗江、蒲家、复兴、双龙、魏兴、碑庙、江陵、东岳、磐石、北山、金石、梓桐)、5个乡(新村、安云、青宁、龙滩、檬双)。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川东北平行岭谷北部与大巴山南麓与盆周山区交替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0′37.5″—107°39′22.5″,北纬30°07′30″—31°27′30″;东及东北面与宣汉接壤,北面、南面与达县为邻。总面积90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65公顷。

  地形地貌

  通川区处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势为背斜紧凑,行成低山,向斜宽敞,多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兼有河谷、平坝。西部铁山为长条带状,东部雷音铺山呈长垣状;凤凰山南系台坪状,均为低山。州河由东北向西南绕城而过,把通川区分为东南、北西两部分。沿河谷形成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最枯水位海拔260米~269.9米。东部海拔高748.3米~872.6米,南部海拔高596.4米,西部海拔高1068.5米,北部海拔高790.5米,中部河谷一带较低。最高峰铁山大寨子海拔1076.8米,最低点西外镇龙家庙村农场海拔260米。

  气候

  云雾缭绕通川区通川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0℃,极端最低气温-4.7℃(1956年1月);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42.3℃(1953年8月)。最低月均气温2.5℃(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40.6℃(2000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平均无霜期311.9天,最长达354天,最短为238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2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0.1天,最多168天(1983年),最少117天(1966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98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730.7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通川区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最大河流为州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罗江镇、北外镇、东城、西城、朝阳街道办事处,至西外镇龙家庙村出镜。通川区境内长34千米,流域面积388.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92.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6米,河滩21处。主要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另有38条溪流分布于沿河流域。有中型水库莲花湖水库,有效库容67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

  自然资源编辑截至2011年,通川区境内已查明矿产13种,包括非金属矿产资源10种,能源矿产3种。有煤、铁、天然气、岩盐、石灰石等地下资源。煤主要分布在铁山背斜轴部,储量6000万吨,煤层一般厚20~90厘米,含固定碳50%~55%,发热量约5500~6500大卡/公斤;铁矿以磷铁矿为主,探明储量17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50亿立方米;岩盐矿已探明的双龙26号井,共23层盐,盐层矿总厚度210米,C级储量1263万吨,D级储量2.1亿吨;石灰石矿分布于铁山背斜,地质储量6500万吨。森林资源蓄积量9.6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68.2亿立方米,可开发量60%以上。

  经济概况编辑第一产业

  2011年,通川区农业总产值17.7亿元,比上年增加1.7%;农业增加值1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农民人均纯收入8123元。通川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区境内有耕地面积9.9万亩,人均0.2亩,林地面积23.2万亩。2011年生产粮食64005吨,人均367千克,其中水稻30490吨,小麦358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9万亩,产量7898吨,其中油菜籽6503吨,花生1357吨,芝麻38吨。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产量22.6万吨。通川区畜牧业以猪、牛、山羊、家禽等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5.6万头,年末存栏量18.5万头;羊饲养量6.8万只,年末存栏3万只,收购山羊板皮2.6万张;牛饲养量5.9万头,年末存栏2.8万头;家禽饲养量495.7万羽,上市家禽297.1万羽,年末存栏198.6万羽;兔饲养量12.6万只,年末存栏6.1万只。生产肉类40016吨,其中猪肉28860吨,牛肉3604吨,羊肉581吨,禽肉4274吨;禽蛋产量4929吨,奶产量565吨;畜牧业总产值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3%。截至2011年,通川区累计造林7.8万亩,其中防护林46798亩,经济林2603亩,竹林1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982.5万株,林木覆盖率33.7%,活立木蓄积量116.3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8万亩,产量4.8万吨,主要品种有柑桔、梨、西瓜、草莓等,其中柑桔1.9万吨,梨0.4万吨,西瓜1.3万吨。渔业以养殖为主,滩涂0.5平方千米、淡水水面10.3平方千米。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225公顷,产量1400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105艘,水产品总产量0.4万吨,渔业总产值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2011年,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000台;名优特农产品有灯影牛肉、巴山脆李等。

  第二产业

  达州世纪广场2011年,通川区工业总产值92.7亿元,比上年增加19.3%;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57.1%。通川区形成以冶金、建材、电力、煤炭、食品、医药为主的六大产业体系,重点规划了食品加工、药品加工、建材等产业集群。2011年,通川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职工6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8.2亿元,比上年增加25%。达州电厂、航达钢铁、鑫源食品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华润啤酒、泰昕炉料、利森水泥等6家企业上交税金超过千万元。培育省成长型企业8家、省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国家名优商标1个、省级名优品牌3个。

  第三产业

  达州凤凰国际大酒店2011年,通川区共有商业网点2万余个。建成好一新商贸、亚鑫建材、通锦美食等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培育交易额超亿元市场4个、商场3个、全国双百市场1个、省示范菜市场4个。新世纪、沃尔玛、摩尔百货、苏宁、国美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阿里巴巴、瀚歌世纪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相继落户境内。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76.9亿元,比上年增加18.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7.9亿元,比上年增加23%。2011年,通川区出口总额651万美元。主要有机电产品、日用品、礼品、农产品、纺织品等五类100余种产品,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全部为一般贸易出口。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事业

  2011年,通川区有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8584人,专任教师562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42825人,专任教师16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9所,在校学生15102人,专任教师77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6893人,专任教师288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2687人。2011年,通川区教育经费2885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5755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5755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238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24%、24%、20%。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9.1%。

  文化艺术

  达州博物馆2011年,通川区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180个,其中个人会员180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20人。电影放映单位3个,年放映1021场次,观众51000人次。文化专业户70个,文化馆(站)15个,建筑面积4511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230个,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藏书4.6万册。博物馆2个,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7586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0.5%,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0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是1978年的100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通川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巴渠童谣、元九登高节等。元九登高节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巴渠童谣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贡献奖。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通川区共拥有各类科研成果147项,其中农业科研成果76项,工业科研成果41项,医学、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科研成果30项。2011年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资金67万元,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立方米/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

  2011年,通川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卫生院10所;病床606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8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张;固定资产总值0.5亿元。专业卫生人419人,其中执业医师149人,执业助理医师52人,注册护士8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8.5万人次,住院手术6763台次,出院病人1.5万人次。2011年,通川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14.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2万人,参保率97.4%;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7.3‰、6.‰、2.6‰。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通川区有体育场地150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体育社团8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5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迎新年长跑、元九登高、社区城市体育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健身操广场表演、中小学篮球赛、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其中元九登高节是地方民间特色。65%的城市社区和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8%。通川区本地体育健儿累计取得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银牌1枚、铜牌1枚,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金牌16枚、银牌1枚、铜牌1枚。

  新闻出版

  2011年末,通川区境内有新闻出版单位7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8家,从业人员共42人;各类印刷复制企业62家,从业人员共221人。全行业完成增加值50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

  社会保障

  2011年,通川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5.9亿元,基金支出合计5.4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4.2亿,支出4.1亿;机关事业养老金收入8260万,支出7861万。职工医疗金收入7410万,支出3109万;居民医疗金收入1435万,支出1460万。失业金收入250.3万,支出227万。工伤金收入303万,支出140万。生育金收入140万,支出25万。2011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7976人,其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7729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0247人,其中在职职工7350人,离退休职289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43041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013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907人。参加失业保险19772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426人。参加工伤保险8200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2887人。参加生育保险5791人,全年支付生育保险基金25万元。

  交通编辑公路

  州河大桥公路是通川区综合交通运输的主体,公路网密度为2.85公里/平方公里。通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以国道210线、省道万邻路、广开路、通宣路为干线和以魏复路、西木路、达七路、双新路、龙犀公路、东莲公路等县、乡道为辅助线的公路网络,通达周围各县和本区各乡镇。全区国、省、县、乡公路总里程为1284.883公里,其中:国道14.277公里、省道49.661公里、县道66.645公里、乡道374公里、村道780.3公里。在“九五”期间,该区更加重视交通发展,全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跑道。2004年6月,达渝高速公路罗江至重庆段220公里全线竣工通车。2000年以来,我区狠抓机遇,努力改造境内通乡公路,提高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交通面貌日新月异。2003年,改建完成通乡油路双新公路13公里;2005年,改建完成通乡油路达七公路7公里;2006年7月1日,连接省道达开路和县道达七路的明月江二桥正式竣工通车,标志着通川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

  铁路

  地处通川区西外的达州火车站是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三条铁路的交汇点。襄渝铁路纵贯通川区南北,途经7个乡镇,并设有梁家坝、双龙、蒲家3个货站,是通川区沟通成都、重庆和陕西、湖北等省市经济的纽带。达成铁路、达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又形成了横穿通川区的东西干线,与襄渝铁路在通川区共同组成了十字架铁路运输网络,使达州火车站成为四川省的第二大铁路枢纽。

  航空

  达州河市机场距通川区市中心仅15里的达州河市机场2006年复航,是川东北地区唯一的民用航空机场,开行了达州至成都、广州航线,大大缩短了通川区与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国外的空间距离。正在规划的达州新机场位于达县与大竹县交界的柏树镇,已于2013年开工,将成为川东北最大的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