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政府网

  • 中  文  名: 铜陵市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tl.gov.cn
  • 地        址: 铜陵县湖东路666号
  • 服务热线: 0562-5880526
  • 分        享:
铜陵市政府网

铜陵市政府网简介

  铜陵市,别名定陵、义安,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芜湖,南靠池州,西临安庆,北与无为县一江之隔。1956年建市,是一座工贸港口城市。城市依山襟江含湖,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铜经济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强市之基,铜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铜陵北站正式运营。铜陵进入高铁时代。地理环境编辑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在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市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30公里。铜陵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80%。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

  地质

  地层:铜陵境内地层出露从早古生代奥陶纪开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纪,经历了5亿年的漫长历史地质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没有发生区域变质。岩石:铜陵地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都有分布。沉积岩总厚度大于4262米,划分为10系28个组地层单位。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共有49个岩体,地表出露面积59平方公里。喷出岩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变质岩主要为接触变质和热变质岩,分布岩体周围,宽度数米至百余米,仅少数可达1公里。沉积岩以灰岩、砂岩、页岩为主,硅质岩、白云岩、砾岩次之,还有少量的锰质岩和煤层。岩浆岩主要是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发生大规模岩浆侵入~喷发作用,形成的侵入岩体、次火山岩和喷出岩。按其二氧化硅含量又可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三类。变质岩,主要局限于侵入岩体与周围岩石接触的地带,主要有矽卡岩,大理岩和角岩。构造1、褶皱境内印支期形成的褶皱分为金口岭向斜、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复向斜、永村桥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里复向斜;大通——顺安复向斜中分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里复向斜包括凤凰山向斜、仙人冲背斜、元宝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皱中分村复向斜,其主体已出铜陵地界,境内仅见其中次一级的褶皱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皱有汪家村向斜。2、断裂境内已知断层共有143条,依据地层与地层,岩体相互之间的切割、控制和覆盖情况,并考虑裂隙形成时的相互关系和褶皱之间的关系。境内断裂可分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个形成时期。此外,尚有18条规模较小、切割岩层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查明时代的断层组合关系。区内节理以剪节理为主,往往呈“X”形出现,志留系——三迭系地层中以走向北东及北西的两组节理为普遍,而近南北及东西走向的节理极少;朱罗系——白垩系的火山岩地层中以走向近南北和近东西的两组节理为主;第三系地层中以北东走向的节理为主。3、地壳演化历史铜陵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浅海沉积,多次地壳运动造成了褶皱和断层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矿藏,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地壳抬升和剥蚀夷平作用,才逐渐成为今日的面貌。

  地貌铜陵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境内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海拔300~500米为主,多褶皱型山、丘,少数为断层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体比较完整,山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中部丘陵、岗地起伏,也呈北东向展布,丘陵的组成物质与南部丘陵相似,岗地由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统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发育了一系列冲、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为最宽广,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仅铜官山、棋盘石等兀立丘陵、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过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仅15°~20°左右,仅断层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显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势低下坦荡,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地面海拔小于15米,大部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于1/5000,水网密度高,河沟纵横,湖沼广布,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气候

  铜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虽然铜陵地处欧亚大陆之东部,距海洋350公里,但受江浙一带山系所阻挡,海洋性气候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这里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冬季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北方冷空气南侵,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炎热,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渡的季节,春季南北气流交锋频繁,锋面进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气多变,常出现低温连绵阴雨天气。秋季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退缩,内蒙古高压增强,铜陵地区又渐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出现秋季干旱。

  水文

  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长江铜陵段,有55公里,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是铜陵市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交通编辑概述

  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

  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铁路

  宁铜铁路、铜九铁路、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在建、铜宣铁路(已规划)、庐铜铁路(将于2014年内开工

  铜北建设);拥有铜陵站(原铜陵东站)、铜陵北站两个客运站;拥有铜陵南站、铜陵西站(原铜陵站,已停办客运)等货运站。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铜陵北站正式运营。

  公路

  铜陵位居长三角经济圈和武汉经济圈的交汇中心,沪渝高速公路、

  沿新路立交桥京台高速公路、铜南宣高速公路(在建)和铜庐高速公路(在建)等交通大动脉在此形成“十”字交汇,省道S321、S320穿境而过。新建2条高速公路25公里,总投资29.4亿元;新(改)建5条一级公路,96.9公里,总投资41.4亿元。到“十二五”期末,境内各类等级公路将达1649.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00公里,二级公路329公里。高速公路:G3京台、G50沪渝、铜南宣和合巢铜四条高速公路过境,总长90公里,交汇成两大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全方位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

  国省道干线公路:4条国道、6条省道过境,另2条干线公路,总长265.3公里。

  农村公路:县道18条,总长275.3公里;乡道40条,总长224.3公里;村村通507条,总长794.4公里。

  水运

  铜陵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交通便捷。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于1995年,是八百里皖江第一桥。现正在建设铜陵长江公路铁路大桥,暨铜陵长江二桥,。长江流经铜陵60公里,铜陵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已开通对台,湾,直航。铜陵港亦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航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都在铜陵设有城市候机楼;已通航的池州九华山国际机场距离铜陵直线距离约为20公里,届时铜陵将开通市区至池州九华山机场的城市公交,与池州九华山国际机场无缝对接。公共交通铜陵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于1958年10月,是我市唯一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的国有中型客运企业,公交线网已覆盖主城区及一县三区,向南已通至天门镇、大通镇,向东已通至凤矿和701,向北已通至胥坝乡、西联乡,并正向边远乡镇和重要人口集散地延伸,公司已开通公交线路28条(其中中心城区21条,城乡公交7条)。线路长度达425.1公里,日运营里程7万公里,日运送乘客22万人次,已发行公交IC卡23万张,其中普通卡14万多张、学生卡4.2万张、老年卡4.5万张、爱心卡0.2万张,每月平均刷卡量达340万次。公交票价除8路、22路和30路实行二元一票制外,其余全部实行一元一票制。基本满足了市民出行需要。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铜陵天气

  • 今日
    高温 26℃
    低温 21℃
  • 明日
    高温 28℃
    低温 22℃
  • 后天
    高温 30℃
    低温 2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网 > 安徽政府网 > 铜陵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