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长安】上部(明长城、兵马俑、大雁塔、回民街、碑林、长安街)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9:06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04055
曾经蜡笔没有小新
25篇游记

现在可见的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呈长方形,周长约13.7公里。城四面各筑一门,每座城门门楼三重:闸楼在外,箭楼居中,正楼最里,为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与围墙连接形成瓮城,在城墙四角各筑角楼一座。城墙上相间120米还有敌台(马面、墩台)98个,台上筑有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存物资用。城墙顶部外侧还修有雉堞(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和文口,供射箭用,内侧修有女墙无垛口,以防行人坠落,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整个城墙气势雄伟,构成了一个科学严密的古城堡防御体系。

如果从隋唐时期修建皇城开始算起,西安的古城墙拆拆建建的全部历史前后长达1400年之久。

一座小小城池的门里门外,历尽千年沧桑,竟也延续着一个民族的故事,仿佛缩微。这其间斗转星移,世间物事多有留痕。虽不一定会有权威定论,但世道的盛衰总会在一些物件上留下刻痕,西安的古老城墙便成了这样的时光记录仪……

前不久率团来大陆访问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曾在台湾《中时》副刊上撰文回忆他童年在西安所经历过的抗战岁月,文中对西安城墙的记忆正是对当时西安城墙状况的生动见证——

“我的出生地西安,是日本飞机经常轰炸的地方。我至今记得西安城墙下那许多防空洞,父亲每天上班,都要绕着城墙走,我每天倚门而望,看着穿粗布衣服的父亲渐行渐远,不知道他能否平安回来。

抗战期间,日军没有攻占西安。但是,不时地用飞机轰炸。市民就在西安城墙里挖出防空洞,躲避日军轰炸。

有一阵子炸得实在很凶,母亲便带我搬到乡下——杜城去住,留下父亲一个人在城里上班,更增加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和不放心。后来我回到西安上作秀小学,还是天天跟着老师钻防空洞。有的人跑慢了,就会被炸弹片扫中,立刻血肉模糊。”

“父亲每天上班,都要绕着城墙走……”,那个年头在西安生活过的人是看明白了,因为那城墙已被掏得千创百孔用于防空。连战的父亲之所以绕城墙而走,恰是为了随时能躲进城墙防空洞。“后来我回到西安上作秀小学,还是天天跟着老师钻防空洞”,可以想见当时的城墙之于城内民众的安危何等重要。

到上世纪80年代末,西安城墙四门的闸楼、吊楼均被拆除。北门的正楼毁于辛亥革命;南门的箭楼焚毁于1926年。抗日战争时,为了防空,城墙的墙体被挖洞1991孔;1949年后,又有4座角楼、98座敌楼、一座魁星楼及大量垛墙、女儿墙相继被毁。到1983年,墙体毁断14处,加起来总长1225米,外墙青砖被剥离1.846万平方米,墙顶海墁被剥离13.7万平方米,墙体被挖洞穴2100孔,总塌方量20多万立方米。城墙外侧开阔地被96家工厂和1005户居民所占用,护城河则成为臭水河。

在长达30多年的和平年代里,城墙“洞穴”又成为盲流栖身和凶杀藏尸的地方。沿城住的居民,祖辈上起就有了这样的传统“要盖房,去拆墙”。家居院落里四处遗落的老砖不计其数,或者是作院墙,或者是垒了灶台;60年代家居烧煤是由自己打造煤砖,需得加土加水,老城墙里的千年三合老夯土就成了取之不尽的资源……老城墙就是人们的建材城、砖瓦窑……也就是这个象征着古代文明的老城墙,却依附了许多的阴暗,成为藏污纳垢的所在。“长乐门”去往“中山门”一段顺城走,便是破毡烂席依墙而搭建的窝棚,掩藏了鸡鸣狗盗路数不明的黑色交易。

如果把城墙因为战乱而坍毁归之于被动,那么上个世纪里无数次对城墙的拆毁则包含了不少主观成分。1936年,陇海铁路修至西安,为给火车腾出落脚地,“中正门”被拦腰斩开,辟为车站广场;50年代,曾经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而建的“玉祥门”则因为那门外是枪决人犯的刑场,终被视作不吉祥而拆除,后成一豁口达半世纪之久;接下来的拆城门事件竟然一发不可收,先后拆门而成豁口的有朝阳门、建国门、端履门、朱雀门、含光门、小北门……如此,历经千年的西安古城墙被砍成不能连贯的残垣颓壁。

更大的破坏开始于1958年——西安市自上而下刮起了拆城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