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更新时间:2017-07-27 16:51:28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10105
梦与屿
21篇游记

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2005年10月28-29日,第四党支部的党员同志来到了这一红色圣地,领略在那个伟大的时代里党中央、毛主席领导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而决定中国命运的历程;感悟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对新中国宏伟蓝图的描绘,重温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容的西柏坡精神,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亲眼目睹“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这个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小山村。大家顾不上旅途的劳累,放下手头的物品就直奔西柏坡广场,怀着崇高的敬意来瞻仰高高耸立的西柏坡纪念碑。

纪念碑矗立在西柏坡纪念馆后山顶上,松柏掩映,在夕阳的余辉中闪耀着光华。举头仰望,邓小平同志题写的“西柏坡”三个大字碑名扑入我们的眼帘,我们不由得颂读起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碑座周围的大理石浮雕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党中央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碑体顶部,由三面党徽托起的三杆枪反映了我党用枪杆子打出新中国的丰功伟绩,作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铜像前,同志们争先恐后地与五大书记合影留念,去争抢那一份与西柏坡时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起的荣誉。五大书记眺望着远方,目光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的信心。

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我们参观了位于绿树掩映中的由一道弯弯的围墙围着的一簇普通民房。这个原中共中央机关大院面临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背依松柏苍翠的柏坡岭,五大书记旧居和其他机关用房沿山而建。房舍多为四合院式小平房,由土坯垒筑,白灰粉刷的墙面显得洁净而雅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即军委作战室为四间小平房。作战室的墙上挂有大型军事地图,指挥闻名中外的三大战役的作战命令,就是从这里下达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生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周恩来副主席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作战室,一不发款,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许多电报,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

毛泽东旧居紧靠小山南端,原为农民住宅。夏日里,毛泽东同其他领导,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商讨军国大事。在这里三百多个日夜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著作,《人民日报》的报头也是在这里题写的。

在大院的北部,有一处惟一用青石砌成的房子,三个高大的拱形窗户,与石墙相间,就像三眼并排的石窑洞。这是朱德总司令的旧居。这本来是给毛泽东安排的住房,是由陕北绥德的老师傅来此修建的。当毛泽东被请到“窑洞”时,他却说:“这房子不错嘛,还是陕北窑洞的样子。这儿环境也很好。为了工作方便,我住前边就行了!朱总司令上了年纪,他住在这儿不更合适吗?”二人让来让去,结果“毛宅”成了“朱宅”,又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任弼时同志的故居,我们都看到领袖们俭朴的生活和勤奋忘我的学习和工作。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使我们这一代人得以幸福地生活,作为成长在新中国的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功绩;作为一名党员,更要牢记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做到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真正把‘两个务必’存之于心、践之于行。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面对鲜艳夺目的党旗,我们郑重地再一次举起右手,再一次地重温我们的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们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的:“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