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通城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zgtc.gov.cn/zw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暂无
  •         

通城县政府网简介

  通城县别称银邑,汉为下隽县地,故简称隽,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咸宁、岳阳、九江金三角中心交汇点。境内有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岳九铁路交叉过境;著名景点有“华中第一瀑”——白水岩瀑布,“江南药库”之称的药姑山,“道教第二十五洞天”的黄龙山,绝美九宫山,道家黄袍山等。素有“茶叶之乡”、“牲猪之乡”、“建筑之乡”、“云母之乡”、“砂布王国”、“天然药库”、“鄂南明珠”等美誉的通城县。位于幕阜山北麓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县名源于“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之意。三省通衢的隽邑大地上,承载和孕育着四十万勤劳、睿智、朴实、善良的隽水儿女。因母亲河、隽水河穿城而过得名的隽水镇是通城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流中心。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端,东径113°36′~114°4′,北纬29°2′~29°24′。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最东端位于塘湖镇黄袍,最南端位于马港镇彭洞村,最西端位于北港镇贯青村,最北端位于沙堆镇方家湾。

  面积

  通城县版土总面积1131.92平方公里,辖9镇2乡,人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

  地形

  通城县东西最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40.5公里。为丘陵起伏的盆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平坦开阔。高度由南向北递减,最高点是与江西省修水县、湖南省平江县交界处的黄龙山主峰只角楼,海拔1528.3米;最低点是四庄乡小井偏北边境,海拔78米。隽水河穿城而过得名的隽水镇是通城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流中心。

  气候

  通城地处中纬度,四季分明,属亚热季风气候,光照适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C(山区)至16.7°C(城区)。7月最热,1月最冷,最高气温为39.7°C,最低气温为-15.2°C。无霜期为258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城区)至1600毫米(山区)。主要灾害有低温、旱涝、连阴雨、大风、冰雹、高温。

  地貌

  1、山地县境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构成面积488.7平方公里的中高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2.84%。其中,海拔250—500米的346.18平方公里,501—800米的107.6平方公里,801—1200米的30.19平方公里。1200米以上的4.73平方公里。东南边缘的黄龙山系属幕阜山脉。黄龙山系又分东北支,西南支和中支。东北支由黄龙山、白面山、南楼岭、苦竹岭、狮古尖、黄袍山等组成,县境东面及东北诸山皆有此支所出。西南支由凤凰翅、燕子岩、冬桃山、张师山、黄金山、白石山、古仑峰、相师山等组成,西南诸山都属此支。中支由黄龙山北麓又分出东西两分支,伸入县境中部。东分支由云溪山、大包山、九曲岭接鸡笼山;西分支由清凉山、黄鹤楼北接锡山,向西接九岭、梧桐山、尖山。2、丘陵县境丘陵地区面积5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02%。按地势可划分为南部高丘陵区和北部低丘陵区。南高丘陵区包括东起塘湖镇东南至麦市镇,西南至马港镇、五里镇、石南镇和北港镇、隽水镇南部的丘陵地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其间山丘分布多且密,除梧桐山海拔高于300米,余处海拔高度一般在150—300米。北部低丘陵区包括东北部的四庄乡、沙堆镇,西北部的大坪乡、关刀镇、隽水镇北部丘陵区,面积200余平方公里,山丘分布较高丘陵区少且地势低,除堆山、铁柱山两山海拔超过150米,余地一般为90—150米。3、平畈县境内平畈多散布于河溪两侧和丘陵之间,俗称段、畈、垅。全县共有大小平畈60余处,为本县水稻主要产地,其面积一般在1—5平方公里,总面积127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1.13%。经济编辑工业

  县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明晰产权,盘活了资产存量,同时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回归工程”建设,入园企业不断增多,涉及产业有电子基础信息、造纸、冶炼、轻工、粮食加工等众多领域。通城县共有工业企业382家,职工22355人,资产总额212244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职工人数8367人,资产总额198100万元,规模以下企业313家,职工13988人,资产总额14144万元。(2009年数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43985.2万元,同比增长32.69%,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其中轻工业完成35115万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县规模企业生产总量的19.1%,重工业完成148748万元,同比增长33.0%,占80.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17554万元,同比增长20.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集体企业完成16291万元,同比增长60.7%,占8.9%;股份制企业完成140556万元,同比增长29.3%,占76.4%;其它企业完成9462万元。(2009年数据)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402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3200万元,同比增长28%,实现销售收入230088.6万元,同比增长16.98%,实现利税20256万元,同比增长11.73%,资产贡献率达到12.33%,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3.72%,资产负债率为46.2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达到2.2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68%,全员劳动生产率199526元/人,产销率达到96.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7.7%。(2009年数据)

  农业

  全县农业总产值195851万元(现价),其中种植业产值77346万元,占农业比重的39.5%;林业产值6914万元,牧业产值105974万元,渔业产值3177万元。林、牧、渔业占农业比重的60.5%,农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耕作制度以三熟制为主,二、三熟制比例达98.69%,耕地复种指数达271.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4.4%。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马玲薯、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中药材、蔬菜、田藕,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油茶、花生等。(2009年数据)全县山地面积108.1万亩,其中林地98.4万亩,主要是楠竹片林12万亩,木本中药材5万亩,板栗3万亩,水果4万亩,油茶9.1万亩,茶叶5.12万亩,杉、松47.6万亩,其它13.2万亩,森林覆盖率57.5%,楠竹立竹1344万根,活立木蓄积量135.4万立方米。(2009年)通城县牧业主要以生猪为主,家禽、奶牛、山羊等养殖业也有所发展。通城县是全国重点商品猪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生猪品种改良先进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县生猪出栏率突破200%,居全省首位,成为湖北省生猪高产样板县。全县放养水面3.6万亩,其中精养鱼池10000亩,水产品总产量3300吨,生产鱼种900吨,人工孵化鱼苗1亿尾,主要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鱼、龙虾、泥鳅。近几年引进的名优品种有:乌鳢、建鲤、高背鲫、罗非鱼、彩虹鲷、麦鲮、淡水白鲳、澎泽鲫、斑点叉尾、南方大口鲶,鳜鱼,特种养殖品种有:甲鱼、美国青蛙、螃蟹、银鱼、鳝鱼。主要养殖方式有:网箱养鱼、网箱养鳝、网箱养、稻田养鱼、稻田养虾、塘堰养鱼、水库养鱼,栏汊养鱼、家庭养鱼。国有水面养殖以粗放天养转变为专业人工养殖,小一、二型水库和较大面积的塘堰,通过水产协会的横向联系采取集约式合伙承包、买断经营权及引进外来资金人才等经营方式达到精养高产。(2009年数据)

  第三产业

  通城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做从业人员2.5429万人,完成增加值12.7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2%。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场所分布由离散型发展为聚集型;二是三产业内部的规模不断扩大;三是从事第三产业的领域不断延伸。通城县共有个体私营经济户6968户,其中个体户6693户,私营企业275户。从业人员22638人,其中个体户17534人,私营企业5104人。个私经济户产值达到26948万元。通城县共有市场12个,建筑面积82100平方米,投资1.115亿元。按种类分:综合市场1个,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投资额为100万元;农贸市场6个,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投资额1210.5万元;小商品市场1个,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投资额2500万元;蔬菜批发市场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投资额20万元;水果批发市场1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额120万元;服装市场1个,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额1200万元;建材市场1个,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按结构分:室内市场5个,顶棚市场7个;按交易形式分:零售市场8个,批发市场4个。(2009年数据)

  外经外贸

  县通过举办外贸出口培训班,提高企业外贸出口人员业务素质,积极为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和出口退税,帮助企业申报并落实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强化外贸出口服务,促进了全县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全县外贸出口企业达到28家,完成外贸出口额1532万美元,其中工业外贸出口企业26家,完成出口额1465.2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额的99.1%。同时,在引进外资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成招商引资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后引进外资创办了咸宁新力织造有限公司、新宇云母制品有限公司、通城麦卡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2009年全县引进外资67万美元。“三争”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共储备项目935个,列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项目545个。全年共争取上级投资项目48个,到位补助资金1.68亿元,争取资金总额居全市第三位。(2009年数据)

  人口编辑通城县总人口492007人。其中农业人口400395人,非农业人口91612人;男性255920人,占52%;女性236087人,占48%;县城隽水镇常住人口113700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91903人;乡村劳动力198060人,其中:男劳动力99633人,女劳动力98427人;人口密度为431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6.93‰;人口平均寿命73.5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9.2%(以上为2009年数据)。通城县总人口4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1万人,湖北省咸宁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通城县常住人口为380758人。

  交通编辑全县拥有公路1245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085公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国道25.67公里,县道70.62公里,乡村道680公里,全县现有等级公路242.42公里,有二级公路74公里,有高级、次高级公路118公里。构成了城通乡,乡通城的全方位公路格局。县城北靠武汉,南极长沙,西去岳阳,东通九江。武(汉)长(沙)公路,通(城)临(湘)公路,通(城)修(水)公路,杭瑞高速,通平高速,岳九铁路沟通了通城与周边各大中城市的联系。全县256.5公里列养里程。经总段验收,年平均优良里程到176.8公里,年平均好路率达到68.9%,分别超计划4.8公里,0.2个百分点。1990年始,采取民工建勤,车辆建勤,干部职工义务投劳以及组织集镇道路建设大会战等形式,对城区各主要干线公路及106国道拓宽改造,铺设高级,次高级路面。1994年,隽水镇城区公路总长比1949年增长64倍,其中水泥路面、次高级路面占80%以上,从而拉开了中等城市建设的框架。在拓宽改造干线公路的同时,城区重点交通设施也相继动工兴建,先后修成了隽水大桥,县长途汽车站,扩建了通城大桥。106国道二期重点建设工程推垅大桥和路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实现简易通车,新铺银城西路,民主北路,沙堆集镇水泥路面1.9公里;内环南路土方和新塔大桥水下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政府大院水泥场地硬化2500平方。2001年共铺筑水泥路面248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4700多万元,投工570多万个,新修公路六条32公里,改造公路6条55公里,新修、翻修油路37公里,新铺设水泥路面38公里,新建桥18座580多米,全县所有乡镇100%通等级公路,占72%,99.2%的村通公路或机耕路。常岳九铁路和通城至嘉鱼高速公路已列入2011年全省重点前期推进项目。

  社会编辑城市建设

  累计投资1.05亿元,完成了宝塔大道建设,启动了工业大道、中心商务城、隽水公园、行政中心、通泰建材市场、银山广场、城关初中搬迁等重点工程;继续推进了垃圾处理场、秀水花园、玉立花园、怡景花园、景秀东方等续建工程;完成了银山大道与解放东路的交通对接,完善了一批事关民生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麦市、北港、马港、沙堆等重点集镇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功能日益增强。累计投资9070万元,完成了城西客运站、村级公路、双龙至药姑、沙堆至虹桥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110个。至2010年底,杭瑞高速通城段即将全面竣工,武深高速嘉通段,通平段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率达到92.26%,计划生育工作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总量控制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共关闭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小塑料厂等“新五小”和“十五小”企业20家,查处环境信访案件46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一定程度得到遏制;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盘活国有土地资源取得较好成效;完成市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个,耕地占补动态基本平衡,节约集约用地“通城新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教育事业

  通城一中学校现有教学班62个,学生4100余人,教职工45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高级教师124人,省管中青年专家1人,市管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名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研究生学历1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通城第一中学为着力打造省级示范学校,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扩大办学规模。为此,新建了通城一中,2004年实施整体搬迁。新校园总面积342亩,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投资近亿元。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教学楼、科技实验楼、逸夫图书馆、美食中心、学生公寓等。通城二中创建于1970年的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银山脚下,隽水河畔,共投资1500余万元,三次扩建使校园面积扩大到12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48000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开办音、体、美特长班,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拥有标准化的教学楼、科技楼、音乐楼、图书馆、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灯光球场、学生公寓。

  风俗民情编辑地方风俗

  通城花鼓戏通城花鼓戏又名通城提琴戏,源于湖南临湘花鼓戏今岳阳花鼓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琴腔”为主旋律,融合湖南长沙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以及通城,本地山歌、夜歌、民间道教音乐。曲调优美,旋律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以及广泛而又深厚的群众基础。唱腔曲调有正调、哀调、梦调、西湖调、阴调、一字调、反十字调(打采调)等及各种花腔小调。因通城花鼓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的“琴腔”为主调,也据说是为了和原来流传到通城的“天沔花鼓戏(今荆州花鼓戏)”所谓的“通城花鼓戏(打锣腔)”区别开来所以称其为“提琴戏”。后又因与长沙(益阳)花鼓戏其相互融合,故复名“花鼓戏”,民间剧团奇特地称其为“提琴花鼓戏”。但并非是指所谓的流传到通城的“天沔花鼓戏”(通城打锣腔)。民间歌谣通城山歌民歌题材广泛,旋律高亢优美,句式变化不一。有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童谣、摇儿歌等。1981年,普查收集了400多首。其中,收入《湖北民间歌曲集成》的64首,编入《咸宁地区民歌集》的72首。山歌大体可分高腔、平腔、急口令、牧牛歌4种。高腔山歌,在县东南部最为流行,以5句式为主,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高亢悠扬。平腔山歌,流行全县,以4句式为主,节奏规整,旋律平缓,长于抒情。急口令,流行于云溪、塘湖、黄袍、大青、清水、锦山、北港等地,节奏松紧结合,速度较快,似说似唱,旋律与方言声调结合,风趣诙谐。放牛歌,节奏明快,旋律轻松,县南群山环抱,峰岭相对,村童上山放牛时,往往对唱取乐,称“对山歌”。田歌分载禾、耘禾、斫柴歌3种。前两种,全县流行;斫柴歌,流行于麦市、水兴、云溪一带。众人斫柴,一个击鼓,唱歌鼓动。内容,或见事即兴而成,或唱人物故事、山歌。童谣多为农村少年儿童游玩、劳作时唱的顺口溜,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县内广泛流传的有《黄花菜、菜花黄》、《八哥子飞下田》、《麻鸡婆、尾巴拖》、《张打铁、李打铁》等。此外,还有儿歌、摇儿歌,反映儿童生活情趣和母爱之情。故事《张家十伢的故事》是流传于湖北通城地区的系列民间故事,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以张家十伢这个人物形象为核心发展成内容丰富、幽有趣默的系列故事。其中典型的有《张家十伢的出生》、《初一拜观音》、《顶笼鸡》等。张家十伢,智慧的化名,正义的使者,汉族的“阿凡提”,.群众的代言人。聪明机智不畏权势,其故事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在通城流传不衰,为广大群众所乐道。《张家十伢的故事》作为民间文学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咸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动通城,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刻,万家灯火里便看见三五亲朋好友围成一桌,个子之“战”便已开始。打个子也有诸多规律,如胡牌最少得有七个个子,人数非得有四人,除打个子的四人外,一般都有观“战”者在旁,旁观者有时比打个子的人都急,遇到好牌,便欢呼雀跃,碰上“肖脚”便连声责怪,但决不伤和气。

  宗教信仰

  在清末以前通城民间百姓均敬奉儒、佛、道教。通城古代曾经是道教名县,在唐代时有著名的道教真人罗思;黄龙山就是佛教、道教名山,晋葛洪在此山修炼,得养生驻颜之术。大坪药姑山建有道教庙宇“白云观”;还有民间的诸多传统习俗都与儒、佛、道教息息相关。但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流入和影响,很多民众大多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等外来宗教,通城也不例外。由于外教的势力的迅速扩张,使得道教、佛教徒人数锐减,很多寺庙道观得不到保护和修缮已不复存在。全县主要宗教为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四大宗教。

  方言俚语

  通城话大体上可定为是赣语方言的一种,属于赣语大通片。以通城话为母语的人分布在湘鄂赣三省交汇地区,使用人数在40—80万之间,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是赣语与湘语交汇现象最明显的地区之一。通城话有17—20个声母,72个韵母,6(7)个声调,保留有古汉语的入声(有的地方分阳入、阴入,但有的只有入声)。通城话在外地人看来确实有些复杂难懂,40乘40公里大的通城县,通城话会跟西边北边的或许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还是地处交界,受周边口音影响。而且历史上的通婚也对此会有很大影响。根据县内次方言的差异,大体可分为东区次方言(代表点塘湖)、西区次方言(代表点北港)、城区次方言(分别简称为东区、西区、城区)。

  特产编辑甑蒸糕:蒸糕素为本县小吃佳品,老少皆喜。此糕以粘米、糯米、红糖、芝麻为原料。其做法以10斤米为例,取粘米7斤,糯米3斤混合浸泡10小时后,靡成米浆,包好压干,再用手搓成粉粒,上笼(甑)蒸熟。蒸笼采用小竹筒或圆木筒穿孔,高约10公分,直径4公分,内套活塞。上蒸时,先将壶水烧开,再将小甑置于壶口,壶口以湿布密封,然后将粉粒、红糖、芝麻投入甑内蒸,均1分钟即成,香甜可口,别有风味。麦市干子:咸宁通城的麦市干子,至今已经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采取独特的制作工艺,做出百味豆腐干,口感纯美,不失旅游消遣的最佳食品。通城麦市的麻辣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民间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的流水线生产,如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制作的原材料包括黄豆、香料、食盐、鸡精、辣椒油等,在保证传统豆制品高营养的同时,运用了特殊的卤制技术,溶色香、味美、辣、脆于一体。其浓郁的农家风味成为大街小巷的一大特色小吃。自从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后,通城麦市麻辣干已上了流水线生产,真空包装、微波杀菌,现已热销广东、江西及湖北各地。因其开袋即可食用,也可作烹调配菜。如今麻辣干子已成为众人心中居家、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鄂南糍粑:鄂南糍粑是鄂南人民喜庆普遍使用的传统食品,以上等糯米蒸熟捣烂做成锅盖大小的园饼晒干已被储存,用时切成条块。既可做副食糕点用,又可当主食;既可煎、蒸、烤,又可做汤;既可甜食,又可咸食或淡食。

  旅游编辑红色景点:罗荣桓元帅纪念馆、湘鄂赣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英雄母亲黄菊妈陵园、湘鄂赣党校旧址、通崇修县政府旧址、红军洞、八百壮士墓群等。自然景点有:黄龙山、黄袍山、锡山、药姑山、黄袍山白水崖瀑布、水帘洞、怪石峰、插剑岩、巨乳石、仙人埂、玉泉宫(又名大泉洞)、神龙洞、燕子岩群洞、痴情谷、大泉仙谷、夹井峡谷、佛家圣地嫦娥山白玉寺、道家古石屋遗址等等。人文景点有:一门三尚书遗址、北宋抗金英雄大元帅岳飞之师——方琼墓地、明朝进士汪润田故居、黄庭坚退隐黄袍山的“鲁直第”、夜珠窝“文定世第”、秦汉时期张良创办的伐桂书院、幕阜书院遗址、华罗山寨古兵寨遗址等。寺庙道观:兰若寺、白玉寺、胥林寺、普救寺、张良道观、八仙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