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白银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baiyin.cn
  • 地        址: 白银区人民路街道广场北路1号
  • 服务热线: 0943-8221551
  •         

白银区政府网简介

  白银区是隶属甘肃省白银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腹地,是白银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白银区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现辖强湾、武川2乡、王岘、四龙、水川3镇和人民路、公园路、工农路、四龙路、纺织路5街道,有45个行政村,35个社区,总人口29.44万人(截止2010年),其中农村人口6.52万人。

  白银区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市西部,黄河上游中段,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6°14′38″至36°47′29″、东经103°54′24″至104°24′55″之间。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乡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望;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为界。辖区东西长约47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形总趁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

  气候

  白银区(2张)

  白银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旱多风,降雨稀少。多年平均气温8.07℃,日极端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6℃。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发量1997.1毫米。太阳年均辐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累年平均大风日数51.6天。年均无霜期183.8天。

  行政区划编辑白银区下辖强湾、武川2乡,水川、四龙、王岘3镇和人民路、公园路、工农路、四龙路、纺织路5街道,有45个行政村、35个社区。

  人口民族编辑人口截止2010年,白银区区常住人口为294400人。白银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8699户,家庭户人口为27074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人减少0.46人。白银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2916人,占51.94%;女性人口为141484人,占48.06%。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75下降为108.08。民族白银区是汉族聚居、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有汉、回、满、蒙、土家、苗等22个民族,总人口20.9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4.06万人,农村人口6.86万人。除汉族以外的21个少数民族人口481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3%。

  经济编辑综述

  白银区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20.5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5.93亿元,增长了5.64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39%,人均GDP由1995年的8201元增加到2008年的40931元,是1995年的近5倍。白银区地区生产总值由建国初期的不足千万增加到1995年的20.57亿元、2002年的44.90亿元,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93亿元,经济总量不断的增加;人均GDP由建国初期的不足300元到2008年的人均40931元。

  第一产业

  白银区2007年,区农业增加值完成2.42亿元,同比增长5.6%。在发展生产方面,完成投资5586万元,实施了金穗种业玉米制种基地、四龙车路沟奶牛养殖示范园区、王岘三合奶牛养殖示范区、武川绿源蔬菜保鲜库、武川优质枣林基地、水川高坪土地开发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区新发展日光温室1080亩,累计达到2.54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85亿公斤;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万亩;发展玉米制种面积3250亩。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奶牛饲养量达到2300头,生猪饲养量达到12.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4.51万只。完成投资2040万元,实施了农村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一池三改”、小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38万元,建设乡村道路6条39.3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引进动植物新品种65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1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白银城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区农业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亮点。农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4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0亿元,年均增长4.50%。

  第二产业

  白银区白银区产业园整体建设初具规模,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入驻项目达到40个,完成投资7.12亿元;投产项目达到21个,投放市场产品达到60多个。以银光TDI、碳酸锂、银河电子、瑞特药业和阻燃运输带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加工制造业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形成,探索出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路子,大大提升了白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希望所在。区及区以下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8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89亿元,年均增长9.83%。2007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15.9%。辖区内大中型企业20多家,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年生产能力30多万吨,占全省的一半左右。银光化学工业公司是我国最大的TDI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甘肃稀土公司年产氯化稀土近3万吨,居亚洲之首。特别是2002年7月开发建设的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已入驻26个项目(包括4个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项目、3个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项目)。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加工制造业等五大产业群。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正在成为中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对外开放的模范窗口,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

  第三产业

  白银区2012年白银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1.95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3.9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7%,拉动经济增长4.94个百分点。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平稳,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63亿元,同比增长18.1%。自然资源编辑

  白银区截止2003年,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锰和石灰石、石英石、长石、芒硝、沸石、麦饭石等30多种。凤凰山有色金属开采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600年前的明代,白银厂采矿工人最多时达3000多人,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区水电资源充足。黄河流经境内38公里,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黄河"小三峡"工程进展顺利,其中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大峡水电总厂建成并网发电。

  社会事业编辑科学技术

  1996年,白银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1997年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称号,2002年、2006年又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1996年5月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2005年3月和2007年3月两次在全市每两年年度县区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中,白银区完成科技进步任务成绩突出被授予一等奖。通过了科技部《2005-2006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考核》验收。截止2007年底,白银区全区共有各类科技人员2666人。其中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1174人,初级职称1317人。白银区已有665名农民通过集中培训,取得了“绿色证书”。

  教育事业

  白银区教育事业(3张)

  截止2012年,白银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1所(含教学点),其中中学10所;小学48所;小学教学点4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1所;省A级职业中专1所;农村职业高中1所,成人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26588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10585人,小学在校学生(含教学点)13464人,职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1122人,幼儿入园1417人(含在各小学举办的学前班幼儿)。截止2011年,白银区有教职工2006人,其中中学教师790人,小学教师1033人,职业中等学校教师74人,幼儿教师59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和从事教研、督导、招生等工作教师53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1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98%,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7.3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就读的适龄学生全部免试入学。

  文化事业

  白银区文化事业(7张)

  白银区是白银市的文化中心区,1997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白银区有文化馆、少儿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市场稽查队、文化活动中心和业余体校6个文化体育事业单位,均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单位,共同肩负着白银文化、体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白银区先后承办了白银市第一、二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第一、二届“金凤凰”少儿艺术大赛,全国乡企贸洽会开幕大型表演等在省、市影响较大的活动。白银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少儿图书馆为三级图书馆,建成5个乡级文化站,45个村级文化室。同时,建有省级“农家书屋”3个,2008年在全区45个行政村推广普及省级“农家书屋”。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推进,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批共1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项,黄河战鼓、西厢调小曲等4项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区、乡、村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形成。截止2011年,区有文化、娱乐、体育等经营单位和经营个体户280余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白银区体育中心”正在建设当中,已经建成省级标准乡镇文体站5个,45个行政村将陆续建设1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并配备相应的体育健身器材。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57人,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普及,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已达11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近40%,[11-12]白银区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个宗教,除道教之外,其他各教均系国际性的宗教。

  卫生事业

  白银区卫生事业截止2013年,白银区有二级甲等医院1家(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站1家,乡镇卫生院5家(其中3个中心卫生院、2个一般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其中王岘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王岘乡卫生院挂牌),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3人,护士296人,床位706张。白银区医疗卫生方面有4项科研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3项科研项目获白银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有11项科研项目获白银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有21项科研项目获白银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77篇。2005年,白银区被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

  交通编辑白银区交通极为便利。南邻兰州,北通宁夏、内蒙,西经河西走廊直达新疆,东连陇东。包兰铁路贯穿境内,3条国家级公路、2条省级公路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白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距兰州中川机场仅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