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文化

基本解释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汽车后窗贴各类图释或是标语,如同穿着,这类东西正在称为一道风景线。不同个性的车主,所展示的显然是不同的姿态,这些标语图案汇集在一块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所以也被称为后窗文化。
车距警示类:如“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丑女驾驶,请保持车距”、“BABY INTHE CAR”(车里有小孩)、“别追了,本人已婚”等。 

自我调侃类:如“新手上路,禁止恐吓”、“奥,特曼(慢)”、“脚底三个板板,哪个是刹车?”、“我另一辆车是法拉利”、“新手龟速,你走先……”、“我出没,熊注意”等。 

威胁恐吓类:如“车技差、脾气大”、“碰碰车执照”、“本车碰撞十次,战绩九胜一平”、“催我者,必刹之”等。 

无厘头类:如“广告位招商”、“看,灰机……”、“队长是我别开枪”、“晚上吃醋,谁家借点螃蟹?”、“我是出来打酱油的”等。

详细解释



对于“后窗标语”这一街头时尚,不少有车族表示,现如今无处不在的堵车滋生了司机的烦躁情绪,由此引发的加塞、抢行甚至口角谩骂也就在所难免。而张贴在车后窗的个性标语,在给人带来快乐之余,也能让车主们紧绷的神经松弛片刻,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车主莫莫认为,从车贴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每次看到幽默诙谐的车贴标语,我都要顺便瞅瞅司机的真容,一个在路上传播欢乐的人,一定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不过,也有一些车主认为,不是所有车贴都能带给人快乐的感受,车贴文化同样需要加以引导。比如一些标语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还有一些图案和文字过小,无形中增大了自身和后车的危险系数。车主林小姐有一次看到一辆越野车尾部贴着一句“国骂”,同时伴有不雅手势,让人看了很是反感。她呼吁车友们自觉净化车后窗的“语境”,使其真正成为交通文明的“ 快乐符号”。

手机版 关于火车搜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