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造句

1、(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人性;荀子的“性恶论”。

性恶论

2、这样就形成了性善论与人身关系、性恶论与财产关系的对应,进而提出此两对关系的契合。

3、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火车搜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手机版 关于火车搜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