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佛冈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fogang.gov.cn
  • 地        址: 石角镇振兴北路
  • 服务热线: 0763-4283387
  •         

佛冈县政府网简介

  佛冈县是广东省清远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大三角边缘,属山区县,介于东经113°17′28″~113°47′42″,北纬23°39′57″~24°07′15″之间,与从化、新丰、英德和清远市清城区毗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形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低山、丘陵、谷地、平原交错,面积1295平方公里,六普户籍人口32.07万。佛冈有多处的史前文化遗址,且留存西周的古窑,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唐宋的古道等。

  行政区划

  佛冈县共有6个镇(石角镇、汤塘镇、迳头镇、水头镇、高岗镇、龙山镇),78个村委会和12个社区居委会,另有省级林场和自然保护区各1个。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07万人,其中县城人口约14万(含外来人口)。

  佛冈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北回归线北侧,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处于东经113º17′28"至113º47′42",北纬23º39′57″至24º07′15″。县境东西长50.92公里,南北宽50.35公里。佛冈县东北与新丰县交界,东南与广州市从化区接壤,西南与清城区毗邻,西北与英德市相连。全县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为129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全县地势为东北高,南西低。西北部的观音山山脉是全县主要山脉,最高峰为亚婆髻(海拔1218.8米),9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观音山(海拔1048米)、大鬟山(海拔1059米)、辣篱脑(海

  佛冈县

  拔1001米)、铜鼓脑(海拔907米)、三角山(海拔993米)等10多座,构成观音山一带独特的高山地貌:诸峰层迭,群山环抱,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峰呈喇叭形分布,向西、西北绵延。观音山与它东面的独凰山(海拔828.1米)形成南面暖湿气流进入佛冈的第二道屏障,屏障以北的迳头、烟岭、高岗的地势向北偏东倾斜,屏障以南的水头、三八、石角、龙南的地势向南偏西倾斜。县境东北面有苦茶山(海拔736米)、通天蜡烛(海拔1047米)、黄金脑(海拔988米),东南面的最高山是羊角山(海拔675.6米)。在县城之南另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东起于青牛塘,西止于七星墩,形成另一道屏障,是南面暖湿气流进入佛冈的第一道屏障。全县群山耸立,稀疏嵌布着几条东西相间长条状负地形构成的洼地,洼地标高一般在80~100米,洼地两侧及四周的低矮丘陵向外过渡为中低山地形。南部为谷地平原区,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下,县内最低处为龙山镇良塘村的田面,高程为13.5米。全县山地、丘陵、谷地平原之比为7:2:1。

  气候特征

  佛冈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1957年至1994年的气象资料,佛冈夜景佛冈县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佛冈县季风气候明显。用1月代表冬季,7月代表夏季,佛冈1月盛吹东北风,7月盛吹西南风。这种风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佛冈县冬季主要受蒙古高压的控制。夏季主要受印度洋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由于蒙古高压“干”而“冷”,在其控制下雨量较少,温度较低。印度洋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湿”而“热”,在其控制下雨量较多,温度较高。

  土壤类型

  山地土壤全县山地面积13887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1.12%,有赤红壤、红壤、黄壤3个土类。赤红壤分布在350米以下的山坡上,面积114.62万亩,占山地面积的82.54%。红壤分布在350~600米范围的山坡上,面积20.36万亩,占山地面积的14.66%。红壤和赤红壤的土层较深厚,适宜林木生长。有机质含量最高6.34%,最低为1.66%,平均为3.3%,酸碱度(PH值)为4.5~5.5。黄壤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坡上,面积3.89万亩,占山地面积的2.80%。土壤湿润,有机质3.97%~10.14%,平均含量6.35%,酸碱度(PH值)为4.7~5.1。全县山地土壤含有机质较丰富,全氮含量1~3级的土壤面积,占山地面积的94.94%。全磷含量很低。全钾含量相差较大,植被好的含钾较高,荒山秃岭含钾量低。水稻土壤水稻土是佛冈的重要土壤类型,面积182424亩,占耕地面积的87.17%。水稻土又分潴育型、渗育型、潜育型、沼泽型、淹育型和矿毒田6个亚类,20个土属,52个土种。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1994年,佛冈县总面积1952730亩,耕地面积209269亩,占全县总面积10.72%,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9亩。其中,水田182424亩,占耕地面积的87.17%,农业人口人均水田0.77亩;旱地面积26845亩,占耕地面积的12.83%,农业人口人均旱地0.11亩。全县山地面积1388700亩,占总面积71.12%,农业人口人均山地面积5.89亩。

  水资源

  佛冈县属广东暴雨中心地区之一,全县年均降雨量达2206.8毫米。年平均径流深1491毫米(大庙峡水文站),年平均径流总量约为17.80亿立方米(不包括潖二水的过境客水)。丰水年(出现机率为10%)的年径流量23.87亿立方米,枯水年(出现机率为90%)的年径流量11.89亿立方米。按耕地面积计算,平均每亩拥有水资源8914立方米。经水资源调查与历次河流规划勘察查明,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约3.6万千瓦,其中较易开发的有1.40万千瓦左右。已开发1.21万千瓦。由于地质构造的成因,县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有国内稀有的天然碳酸泉——黄花湖矿泉,地下热水有汤塘温泉(水温73—81℃)、大陂九鳅落湖温泉等十处。

  生物资源

  佛冈县植物种类繁多,据华南农业大学实习队在省级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调查,已查明的维管植物有168科,517属,1073种(包括未定名的属、种),加上保护区外的佛冈县境内主要经济植物(包括栽培种),共计有179科,572属,1177种。佛冈县野生动物种类很多,据《佛冈厅志》记载: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吉河乡有虎为患,伤人百数。这就证明佛冈县曾是虎狼藏身之地。据省林业厅和中山大学生物系在观音山的调查和佛冈县的调查资料,全县野生动物有两栖类2目3科11种,爬行类3目8科26种,鸟类13目23科109种,哺乳类7目14科34种。

  矿产资源

  佛冈县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有92个矿点,正在开采的79个。金属矿产资源较少。

  交通公路

  2006年末,34.5%的村地域内有车站或码头。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以水泥路面为主,覆盖面分别达到67%、50%;沙石路面其次,覆盖面分别达到13%、33%。实现通公路的自然村达94.49%。佛冈县境内有2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县。其中,106国道佛冈段(一级公路)贯穿全县6个镇。京珠高速公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在佛冈路段高三个出入口:汤塘,佛冈,高岗。英佛一级公路,清佛一级公路纵横分布,县内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另规划有清远银盏-佛冈汤塘高速公路,汕头--湛江高速公路(过境)。县城距广州72(一说90)公里县城距广州北二环76.8公里,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54公里。

  铁路

  铁路运输方便,县城至京广铁路英德火车站40.8公里。

  航空

  佛冈南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54km,有高速公路直达,航空优势明显。

  经济编辑2014年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93.1亿元,增长12%,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9亿元,增长31.8%,增速居全市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增长8.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7.2亿元,贷款余额58.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1.5%、14.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4103.4元,增长10.6%。

  综述

  佛冈,自嘉庆十八年(1813年)设置厅治,至民国3年(1914年)改厅为县,是粤北的一个小县。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土地不多,人口稀少,被划为三等县。全县总面积910.96平方公里,有耕地9.09万亩(含田、地、山塘)。据民国36年(1947年)7月的佛冈县乡、保、甲、户口统计表记载,全县总户数15794户,总人口78922人。历史上,佛冈县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但耕作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正常年景粮食亩产175公斤,若遇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农民食不果腹。民国26年(1937年)省调查统计局资料记载,佛冈县水稻总产量34.13万担,总消费量36.00万担,尚缺1.87万担。同年5月,省财政厅豁免佛冈县民国23年(1934年)以前的欠粮。佛冈县不但农业落后,工商业也不发达。据有关资料记载,抗战初期,佛冈县商业曾有过较好的发展,北部的烟岭圩、中部的水头圩、南部的石角圩商贸繁荣,境内的其他圩市也都较繁荣。县城的府城和石角圩,成为全县的集市中心,商人云集,店铺稠密。但自民国28年(1939年)冬,日本飞机先后对全县各地,特别是对县城的府城、石角圩进行狂轰滥炸,使县城几乎成为废墟。加上日军侵扰,使得全县商业一度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境内的商业、手工业有所发展,县城已有酿酒厂、火柴厂、印刷厂。境内各地有砖瓦厂、榨油坊(房)、造纸厂及打铁铺等手工业。商业方面,县城及境内各圩场,各种店铺恢复经营,但经营的资本都不大。据当时县城的商业调查,经营资本在1000元(银元)以内的店铺约30多户,1000元以上的约10户,万元以上的只有3户。其他圩场的商铺大都是小本经营。所以,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不多。据民国29年(1940年)3月1日省府的第107次议事录载:全年收入额不满15万者,列为贫瘠区,全省计有21个县,佛冈县是其中之一。直到建国前夕,佛冈县的工农商各业都不发达。总的说来,粮食产量不高,工商企业不发达,地窄民穷,入不敷出,库无存银,仓无存粮,这是佛冈县建国前的经济状况。1949年,佛冈县的社会总产值为1326万元(折算成新币,按当年价计算),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社会总产值达2329万元。1977年全县的社会总产值为6472万元。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总产值达9924万元。1985年,社会总产值19784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1984年增长22.1%,略高于全省(20.6%)和全国(16.4%)的增长速度。1990年,社会总产值47200万元,比1985年增长1.4倍,年递增19.0%。1994年,社会总产值129300万元,比1983年增长7.9倍,年递增22.0%,比1990年增长1.7倍,年递增28.7%。2009年,在省发布的《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中,该县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全省第11位,在山区五市30个县域中排第1位。有2个镇进入全市税收收入十强镇(街),4个镇获得市2009年度乡镇考核一等奖。2009年,全县产值超10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有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11个,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成为我县首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龙山镇被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空调制冷产业基地,江森约克科技工业园获得广东省制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称号。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金融部门加大支持企业融资等服务力度,成立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佛冈县百利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0年,县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域排第7位,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山区5市首位。“十一五”时期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64个,合同资金580亿元,佛冈县农家书屋80亿元。有11家企业先后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证书》,申请专利112件,专利授权量60件。2012年,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全市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亿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4.4亿元,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4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4.58亿元,增长11.5%,增幅位居全市首位,非税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好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亿元,增长10.9%;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9元,增长12.9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705元,增长1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3亿元,贷款余额39.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9%和22.7%。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