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gdls.gov.cn
  • 地        址: 吉田镇鹿鸣中路连山文化广场
  • 服务热线: 0763-8733772
  •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网简介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文:YenGagGuenjBouxRaeuzBouxYiuzLienzSanh),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西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接,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总面积的87%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经多年植树造林,2014年森林覆盖率达84.5%,居广东首位。盛产沙田柚、大肉姜、松香、淮山、冬菇、茶油、蜂蜜、香粳、竹笋等土特产品,其中大肉姜久负盛名,被誉为“广东生姜之乡”。下辖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共7个镇和三个农林场,4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014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囗9.3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7.33万人人,其中壮族5.51万人,瑶族1.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8.5%。县城坐落在吉田河畔一个平缓的山坡上,北高南低,县城人口2万多人,城区面积不大。当地语言主要是有壮语、瑶语、连山话、地方口音的广州话,普通话也通行。

  地理

  县内属低纬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累年平均降雨量1753.3毫米,最高年份达2400毫米。气候湿润,累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湿度为82%,年无霜期317天,年平均日照1382小时,年积温5906.0℃。县内以山著称,开门见山,出门行山。五岭之一的萌渚岭余脉绵延全县大部分区域,构成崇山峻岭,溪谷纵横,山地与丘陵交错的环境。地质古老,地层稳定,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倾斜。土层发育深厚,以红壤土、黄壤土为主,海拔千米以上高山49座,其中周边27座,县内22座;最高峰是东北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米;最低处是南部边缘的水下桥河床,海拔117米。地形南北长东西窄,两头大中间小,状似哑铃,南北袤74公里,东西广33公里。县内溪河纵横,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有大小河流194条,径流集雨面积1583.98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条,总长274公里。呈放射状流向四方,分属珠江的西江、北江水系和长江的湘江水系。太保水(旧称连山河)东流出鹿鸣关注入北江支流三江河,小三江水南流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上草水和全县最大的河流——大滩河,西流注入西江支流大宁河,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关注入湘江支流沱江。

  地质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山地质古老,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复杂。四周崇山峻岭环抱,整个地势从北向南、自东向西倾斜,山谷台地纵横交错,冈峦起伏连绵成系。有不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是东北部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米。最低点是南部加田河与怀集交界的水下桥河床,海拔117米,地质岩性以花岗岩为主体,其次有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就其分布而言,南部的小三江、加田、上帅等乡镇以花岗岩为主;北部地区亦以花岗岩分布最广。县内地带性土壤绝大部分是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占山地面积6%;红壤遍布全县7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占山地面积64.4%。

  山脉

  大雾山:连山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最高的大雾山,海拔达1659.3米,被称为“广东岭南屋脊”。马头山:位于县小三江镇(壮族聚居的乡镇)东南,山上奇石嶙峋,突兀千寻,仿佛像奔腾的骏马,有古城堡遗址及清代咸丰十一攫的摩崖石刻,三米见方的石刻记录了明末与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及咸丰四年、八年、九年村民避乱于山上与贼寇作战,屡战屡胜的事实。金鸡山:位于县西南端的上帅镇内,海拔1469.4米,距县城约60公里,省道263线从其附近经过。大旭山:位于县城西南12.8公里处的三水镇。

  水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根据省水文总站印发的1965-1979年水文要素等值线计算,连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00.4毫米(相当22.7750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变化范围为2200-1600毫米。地表径流由降水产生,属雨水补给型,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179.3毫米,径流总量14.91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1.6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年均拥有水量1.39万立方米。平均产水量每平方公里每秒为378.4立方米。根据县气象站的统计,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是139.4毫米,陆地蒸发量为6211毫米,年蒸发总量为7.85692亿立方米。

  气候

  连山的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即使炎夏时,夜晚仍清爽凉快,严冬寒潮入侵的时间不长。昼夜温差较大,三、五年能见到一次下雪。

  资源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土地资源:全县有土地总面积1827876.46亩,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86.58%,已开发利用土地为1789920.09亩,土地利用率为97.7%。人均土地面积15.89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土壤以红壤土和黄壤土为主,其中红壤土分布最广,土地肥沃,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矿产资源: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主要有金、银、铜、水晶石、石英石、高岭土等。林业资源:连山受独特地理环境和季风气候影响,主要分布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主要树种有杉木、松木、油茶、柚(连山蜜柚)、珍稀树种16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02584.2公顷,有林面积为93021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54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3.5%,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也是广东省重点林业县。全县已初步建成10万亩工业原料林、10万亩竹林、52.4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等三大林业基地,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水力资源:连山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支流众多,大小溪流共有194条,主要河流有8条,分别流入北江、西江和湘江水系,河流落差大,开发条件好。县内流域集雨面积达1569.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15.16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径流量为13.2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为1.91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3.5万千瓦。目前全县已建成小水电站244座,装机容量达12多万千瓦。历史编辑连山历史悠久,始建县于南朝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始称广德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至今已有1493年历史。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初用“连山”县名,后又改为“程山”县;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广东省设连山绥瑶直隶厅。民国元年改为连山县。1949年12月10日连山解放。解放后,经国务院批准,于1962年9月26日正式成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辖7个镇:吉田镇、太保镇、福堂镇、小三江镇、禾洞镇、永和镇、上帅镇。

  人口

  2009年末,全县总户数31938户,总人口117570人,其中男60523人、女57047人、农业人口94585人;全年出生人口1574人,人口出生率13.00‰,人口自然增长率7.64‰。根据全县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11月1日零时,连山人口普查总人口为99070人,其中汉族人口40573人,壮族44141人,瑶族14195人,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傣族、畲族、拉祜族、土族、仫佬族、乌孜别克族、京族18个少数民族161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40.95%、44.56%、14.33%和0.16%。连山是个多民族的县份。壮族分布于全县,但主要聚居在南部的加田、上帅、小三江、福堂、永丰等乡,只有少数汉人杂居其间。瑶族主要聚居在西北部的三水乡,北部的大保乡、上草乡和南部的小三江也有少量散居。汉族主要聚居在县北部的禾洞、太保、大富、上草、永和等乡和吉田镇。

  县内交通通信较为完善,国道323线自东向西贯穿县境太保、吉田、永和3镇,东进连南与清连高速公路连接,西出鹰扬关可达广西贺州、桂林;省道263线从北向南经吉田、福堂、小三江3镇,可至佛山、广州;县道399线由禾洞镇直通湖南江华、长沙。全部村委会通机动车,国道、省道、县道实现硬底化,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体系。数据通讯、移动通讯、宽带互联网同步发展,现代通信网络覆盖壮乡瑶寨。供电、供水网络遍及城乡,基本能保障供应。主要交通干线是323国道和“连山——怀集——四会”省道。323国道是二级水泥公路,路况较好,而连山至怀集段省道还在修路,路况较差。县汽车站接发到各地和各乡镇的班车,还有穿梭于阳山、连州与广西贺县(八步)之间的班车也途经县城,交通十分方便。途经连山县的二(连浩特)广(州)高速(G55)广东段于2014年12月31日全线通车。二广高速广东段将连通粤湘桂三省区,开辟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快速出省通道,并与湘南、桂东以及珠三角地区相邻高速公路无缝对接,成为粤西北(连山)、广西东北(贺州、桂林)、湖南西南(邵阳、凤凰)、重庆等地区往来广州和珠三角西部佛山、肇庆、江门、珠海等地,以及湖南西南往来粤西、海南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可节约2个小时左右,出行将更为快捷、顺畅、安全、舒适。

  经济编辑2014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28.34亿元,增长6.5%,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9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亿元,下降9.2%。农业总产值9.94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4亿元(不含“二广”项目投资),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8.0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948元,增长16.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868元,增长9.6%。其他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县域经济实力继续进一步增强。2005年,连山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达1.59亿元,有5个项目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18.5%;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9.2:21.5:29.3转为38.7:25.5:35.8,二三产业已占到六成多。这些数字在这个贫困县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总投资2500万元的有机稻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0亩;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标准为三星级以上的综合性旅游宾馆正在抓紧前期工作;总投资10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已动工;引进外来投资种植速生丰产林面积达1.8万亩。这些项目的引进,形成了连山历史少有的投资热潮。它们将进一步拉动连山经济的快速增长。据了解,连山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增长22.5%,创连山历史新高。2005年,连山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4亿元,增长64.7%。“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7.3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0.79亿元,增长1.65倍,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63省道、323国道首期以及4条县通镇公路已先后改造完毕,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公路通车日程已达到650多公里。连山还大力开展电源电网建设,全县已建成投产电站达224座,装机近12万千瓦;投入1.5亿元,兴建了两宗110千伏和3宗35千伏输变电工程,电力输送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66亿元,增长1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3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增长16.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40元,增长15.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9元,增长9.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效益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二广高速连山段征地拆迁任务,项目业主全线进驻现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完成禾洞至禾洞农林场等县道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建设,全县建成候车亭42个,有条件通客运班车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和建设候车亭。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农村公路25条42.7公里,全县3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村道(公路)硬底化,群众出行条件日益改善。电网结构不断优化,投入7958万元,建成保城220千伏、小三江110千伏等配套线路工程,新建配网工程项目36个,城乡供电质量得到提高,基本解决多年来电力上网“卡脖子”问题。城乡水利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天鹅水库除险加固、县城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德建水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正在争取省的立项建设,移民搬迁工作已启动,预计9月份动工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供水管网,县城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编制了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建设规划,推动“十二五”城乡供水管网联网建设。信息、通信等基础保障能力有所提升,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领域的应用需求。2011年加强县内引进项目和投产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了项目加快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大龙山矿业正在加快建设,小三江硅粉厂和鸿星金属加工厂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工业发展水平提升,总量不断扩张,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38.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4亿元,增长51.1%,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17.9%。着力抓好清远民族工业园连州A区的招商工作,加快引进项目建设。名牌运动服装项目建成投产,精细化工和大理石加工项目正在建设,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建。县内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4宗,合同投资30.82亿元,完成投资6000万元,30万千瓦华润风能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力地推动全县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培植新的财税来源,为实现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证。

  文艺编辑综述

  连山有独特的壮族风情。壮族人天生能歌,电影《刘三姐》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所谓“出门三步起歌声”,连山人爱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欢欣或苦恼。壮家的建筑、节日和婚俗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县城拥有金山文化广场、连山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场馆,办有民族歌舞剧团;镇村设有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广场文化、送戏下乡、送影下乡、送书下乡等活动深入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间民族艺术整理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有序进行,先后出版《民歌集》、《民间文学作品选》、《民族民间文艺集锦》等书籍,《小长鼓舞》、《抢花炮》、《炸火狮》申报成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有吉田龟背山等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馆藏文物达1700多件,确定太保西门楼、马头山摩崖石刻及城堡遗址、鹰扬关革命遗址等10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炮)之乡。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全面铺开,覆盖面逐渐扩大。

  年晚歌

  “年晚歌”是连山县壮区上帅乡群众性的对歌赛歌活动。对于“年晚歌”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每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春节除夕之夜至元宵节期间的夜晚,在溪边或河岸对歌,各村寨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有约定时间的,也有不约而起的,一般是以一个村为一方,也有几个村联合起来为一方的,各方不甘示弱,都请来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歌师”、“歌娇”压阵,在旁教唱或出谋献策。唱歌者一般是一对,可一男一女,也可两男两女,要求两人的声音要合调。唱歌时,两人在一起并排站立,各人用一只手指按耳,放大喉咙演唱,使隔河对方的人听清楚。唱年晚歌不规定哪一方先唱问,如对方唱答不出来,问方也主动地将答案唱出来告诉对方。但由于双方都不服输,所以往往是唱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也有连续唱几个昼夜的,越唱人越多,规模越大,边邻近乡镇的歌手亦闻讯而来参赛。年晚歌对唱,内容主要以知识歌(如拆字、猜物、猜谜、计数等)为主,亦有很大部分是随机应变随口而出的杂歌。年晚歌多用高调演唱,有一定格式和韵律,文字结构整齐,比兴很多,声音高亢悦耳,悠扬动听,别具一格。如(年晚歌):“新年新,新年新岁庆新春,读书下是孔正是孔夫子,唱歌正是刘三音。”

  闹年锣

  闹年锣是连山县小三江、加田等壮乡村寨,在春节前后夜间进行的传统文艺活动。一般以青壮年为主,由五六人组成一个铜锣队,每队有4-6面铜锣;其中有大锣、小锣、有平锣、芒锣。此外,还配有一对绕钹和牛皮大鼓。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至正月初五进行这项活动。晚饭后,村里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选定一个避风地方,烧起一堆篝火,众人轮流敲打,有时也游动敲打。闹年锣开始时,钹领锣响,以“喳——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锵——喳——锵——喳喳——锵”的节奏,高中低音和谐配合,音质浑厚、尖脆、悠扬,往往敲闹到深夜。至除夕之夜,听到放炮竹迎新岁之时,闹年锣活动便进入高潮,炮竹声一停,铜锣队就开始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放鞭炮迎锣队,由主人领人厅堂互相叩首恭贺,接着全体队员和随从人员再向主人表示贺意,主人以糖茶、糖环糍热情接待。离开主人家时,主人又鸣放鞭炮欢送。

  赛铜锣

  赛铜锣是壮族人民在闹年锣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处敲锣比赛活动,同样在春节前后进行。有村与村对赛,也有几个村联合为一方对赛。赛前,比赛双方在野外海滩或草坪选定场地,搭好锣架,并烧起一堆篝火。赛时,由挑战一方先敲锣。另一方立即敲锣应战,参加比赛的人轮换敲锣,如果哪一方锣声稍弱,对方就会哄声取笑,双方赛锣队越敲越起劲,谁也不甘示弱,坚持赛到天亮。若哪队能一直保持参赛人数和雄亮的锣声,就算获得最后胜利,还鸣放鞭炮庆贺胜利,另一队则扫兴停锣收兵。

  节日

  春节春节是一年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壮族白天走亲访友,夜晚举办文娱活动,有“歌堂夜”,男女各为一方,围着火堆对歌鼓,走村过寨游演。元宵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各乡镇有“舞火狮”活动,在振天的鞭炮声中,舞狮人轮番上阵,场面蔚为壮观。开耕节二月二为壮族的开耕节,家家户户做汤糍过节,预兆开耕顺利,来年丰收。壮族的家长身披蓑衣,头戴笠帽,卷上裤腿,光着脚板,捧一碗汤糍,向田野祝愿“开耕顺利,全年丰收”,在此节日,有来客吃饭不留宿的习俗。意为留客住宿,山地作物会遭受禽兽糟蹋。瑶族则把糍粑拿到地里粘在竹竿上给鸟吃,意愿鸟儿在春播时不要再吃地里的种子。四月八古称“龙华会”,俗称牛王诞,是壮族大节。这天,壮家门边、牛栏都插上带叶枫枝,耕牛免役,宴亲会友,甚为热闹。并炊黄、黑二色糯米饭分喂黄、水牛,人也抓食。若家中有小孩体弱多病,就抱他进牛栏里抓着吃,以示让小孩能像牛一样粗食、快长和健壮。瑶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连山的过山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它瑶节。在这一天,瑶胞除杀鸡杀鸭、吃米粽外,还在各家门口挂葛麻藤,以辟邪。"七月香"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连山壮族传统节日“七月香”,此节日壮家人概不请客加菜,而是要下河戏水、沐浴。传说此日天上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河里流的都是圣水,对人类十分有益,人们沐浴后可消炎、除毒、驱邪、润皮肤、靓丽、不生热痱、少生病、益寿延年。这一天壮家的姑娘、少妇都习惯在午时前后跳进河里用圣水洗头、洗澡、用手搧水耍玩嬉闹。据说此日取水制醋,醋香耐放,经久不坏,故称“七月香”(又称“长久节”)。2006年9月23日成功举办了广东(连山)首届壮家“七月香”戏水节。九月九壮族称禁火节,搞“送火神”活动,这天,农户在旷野用稻草或茅草扎成草屋,到晚上每家一人各持火把同去烧屋,然后“吆喝”一声摸黑回家,意为送火神上天,避免火灾。除了上述大型的节日活动外,六月六的尝新节,壮族包二、三市斤重的艾青棕,到田头祭神,壮语叫“拜久那”,祈求田头神庇五谷丰登。七月十四的壮族探亲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六瑶族耍歌堂等等。

  体育

  连山民间传统体育有武术、抢花炮、追天灯及少年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母鸡孵窝”等项目。抢花炮抢花炮俗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称还炮,是壮族举办庙会时的传统体育项目。参赛队每队8至10人,比赛时,将一个直径8公分的铁花环,放入装有火药的铁铳内,然后点火发炮,将花环送上天空。花环掉落,双方队员即猛烈抢夺或藏或掷,气氛紧张而热烈,在规定的时间里,待裁判员鸣锣或吹哨宣告比赛结束时,花环在那一方手中那一方就是胜利。花环归胜利方保管,比赛时交回炮会进行比赛,帮名“还炮”。追天灯追天灯也是壮族传统体育节目,活动时间多在春节晴朗天气进行。天灯亦称“孔明灯”,先用竹笏编织成底部直径0.33-1米、高1-2米的圆筒形或圆锥形框架,后以纸粘贴紧密,状似火箭,内吊一个用铁丝结成烧火蓝,供放松柴燃烧。制作天灯,要求上下匀称,左右平衡,轻便,使天灯上升时平稳,圆锥形天灯还要设一个方向舵。放飞时,点燃烧火蓝内的松柴,人们敲锣打鼓吹唢呐,群情激昂。天灯渐渐升上天空,当其底部的鞭炮一响,人们便开始追逐,不管“天灯”飘向何方或飘游多远,都穷追不舍,以先抢到天灯为胜。当天灯被抬回时,人们同样敲锣打鼓吹唢呐迎之。母鸡孵窝母鸡孵窝壮语称“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咩该放哟”,是壮族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参加游戏的人数一般6至8人。游戏开始前,先在地上划个直径约0.5-1米的圆圈作“鸡窝”,“鸡窝”里放7-8块拳头大小的石子作“鸡蛋”。然后,抽签选出一个扮“母鸡”的人。游戏开始时,扮“母鸡”者先在“鸡窝”里四肢撑地,形似“母鸡孵蛋”,任务是守护“鸡蛋”不让别人抢去。其余的人则在“鸡窝”四周“抢蛋”。对前来“抢蛋”者,若被“母鸡”用脚踢到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就不能再来“抢蛋”。扮“母鸡”者在伸脚踢人时,双手不能离地,更不准撑出“鸡窝”之外踢人。一轮游戏结束,扮“母鸡”者能保住“鸡蛋”不被抢光就是胜利,抢光就是失败。

  教育编辑2009年,全县设立高级中学1间、职业高中1间、初级中学8间,小学43间,在校学生14745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到上级的考核标准;高中毛入学率达93.94%;教育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与改善,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生平均占有校舍面积分别为9.2平方米、10.9平方米、17.5平方米,分别高于广东省规定的二级、三级和一级标准。“小学集中镇级办,中学集中县城办”的资源整合办学模式取得新进展。全县有63%的义务教育学校建成规范化学校,制定《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教师激励机制实施方案》,规范教师的教学奖励,加大奖励力度。校园安全管理明显加强,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中考各科总分成绩高于周边县、市,552人参加高考,入线288人,入线率52.17%,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旅游编辑“连山”,历来以山著称,以水取胜,以雾扬名,素有“神仙洞”、“桃源洞”之称。“连山,山连山”,是广东的“生姜之乡”、“密柚之县”,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广东省卫生镇”。境内堪称“广东九寨沟”的大旭山瀑布群旅游区、能“一脚踏三省”的鹰扬关景区、秀丽的“两广界河”风光、古朴幽静的“福林苑”、集亲水与健身于一体的“淘金游”、气象奇观“茅田云海”。

  特产编辑1.连山沙田柚,连山与广西相连,所产沙田柚果大、仁小、多汁、爽口、有蜜味,荣获全国沙田柚比赛金杯奖,是天然水果罐头,送礼佳品。2.连山梅洞肉姜,产于连山永丰镇,其个大肉厚,色泽金黄,种植面积较大,产销两旺,前广东省省长朱森林欣然题词“生姜之乡”,更使连山肉姜名声大振。3.连山太保白果,产于连山太保镇,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仅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30多棵,其中连塘村的一棵“千年银杏王”要3人才能合抱。白果温肺益气,定喘咳、治尿频、止白浊。4.连山瑶家黑米,产于三水镇瑶山,由瑶民刀耕火种而成纯天然低产稻米,称为“十一月米”的黑米,最宜熬粥,长期食用,可养颜进补。5.连山百花冬蜜,产于壮乡瑶寨,山民靠蜜蜂在漫山遍野的百花园中酿造,用传统方法制作而成。6.连山笋干,本品盛产于粤北边陲的连山壮乡瑶寨,自古以来,为壮乡瑶寨的传统佳肴,它摘取百里山川,用传统方法制作,笋肉脆爽,伴与多种肉类煮炖或炒制,味道飘香,是宾馆、酒家和家庭食用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