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永寿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yongshou.gov.cn
  • 地        址: 新永路1号永寿县人民政府大院内
  • 服务热线: 029-37667401
  •         

永寿县政府网简介

  永寿,地处“秦陇咽喉”、“古丝绸之路”第一站。南接乾陵,西邻东方佛教名刹法门寺,北界倚崖雕凿的彬县大佛寺。312国道、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距省会城市西安98公里,距咸阳69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68公里、中国杨凌农科城60公里,处于西安1小时经济圈内。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林地38.1万亩,草场32万亩,辖11个镇、1个管委会,截至2010年,全县人口19.16万人。

  永寿县城

  永寿县夏属漆国,商、周时为周的先祖公刘、太王封地,属豳国。春秋战国时属秦。西汉初年开始建县,时名漆县,属雍国,先后隶属中地郡、内史地、右内史、右扶风郡。新莽时改漆县为漆治。东汉时恢复漆县,隶属右扶风、新平郡。三国时县境属魏,改属扶风郡。北魏时县境北部属白土县,西、南部属好畤县、莫西县,东部属温秀县。西魏大统十四年(548)于广寿塬(今渠子乡永寿坊村一带)建广寿县,先后隶属泾州、南豳州、豳州。北周明帝二年(558)县治南迁至今监军镇永寿村,改称永寿县,隶属新平郡。当时漠西县和永寿县并存。隋开皇三年(583)撤销永寿县制,并入新平,改属北地郡。其后又恢复广寿县名,旋即又撤,辖境先后分属白土、漠西、上宜等县。

  唐武德二年(619)复置永寿县,县治在麻亭(今永平镇政府驻地),隶属豳州。其时永寿、上宜、温秀4县并存,县治均在今县境内。三年(620)永寿县改属豳州道招摇军。四年(621)县城由麻亭迁到义丰琏(今监军镇固县村)。贞观二年(628)县治又迁至永寿坊村。文明元年(684)改属奉天县(今乾县),以奉乾陵。神龙元年(705)到至德三年(758)先后属雍州、豳州、京兆府、新平郡。乾元元年(758)改属关内道彬州。兴元二年(785)县治由永寿坊迁到顺政店(今监军镇永寿村)。乾宁元年(894)属乾州。二年(895)属威胜军。后唐同光元年(923)废军复州,永寿属京兆府。当时上宜县仍存。

  宋初永寿县更名为长寿县,不久又改称永寿县,先后隶属彬州、新平郡、永兴军路静难军等。乾德三年(965)改属醴州。嘉祐元年(1056)县治迁到麻亭。熙宁五年(1072)又属彬州。元至元五年(1268)后撤销上宜县,境内只存永寿县,属奉元路乾州。至元十五年(1278)县治再次由永寿村迁至旧县城(今永平)。至大元年(1308)将永寿所属的吴店、吴山寺、齐难、庄子源划归乾县,永寿县境从此稳定下来。明洪武二年(1369)属西安府乾州。

  民国5年(1916)属关中道。6年(1917)为省直属县。1930年县治迁至监军镇,属彬县分区。1925年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4月永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西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改属彬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4月隶属宝鸡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宝鸡区专员公署、宝鸡专员公署)。1956年10月隶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1年8隶属咸阳专员公署。1968年9月成立永寿县革命委员会,隶属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0隶属咸阳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1月永寿县人民政府隶属咸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属咸阳市人民政府。

  区划编辑

  北魏神龟年间,即有乡里建制。

  明天启(1621)前,全县编户为二十里。天启后改为在郭、永康、车村、平泉、常宁、强化、上宜、彭村、好畤、留村十里。清顺治四年(1647),并十里为在永、车平、宁化、上彭、好留五里。

  民国十九年(1930),废里设区,区下设联保。全县分设四区、九联保,一区辖监军、渡马2联保;二区辖常宁、附北2联保;三区辖店头、仪井2联保;四区辖永寿(旧县城)、车马、平遥3联保。二十七年(1938),撤区改联保为乡、镇、保甲制,改联保公处为乡(镇)公所。全县分设6个乡(镇)公所,30个保公所,617个甲,其中:常宁镇辖5保123甲;永太乡辖4保91甲;渡马乡辖5保100甲;永平乡辖4保109甲;监军镇辖7保172甲;店仪乡辖5保122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乡(镇)保、甲制;全县分设常宁、永太、永平、渡马、监军、店仪6个区和30个乡(镇),乡下设114个行政村。

  1950年,撤渡马区,改常宁、永太、永平、监军、店仪为一、二、三、四、五区。1952年3月,复置渡马区。8月,增设蒿店区。乡(镇)由原来30个分设为40个。

  1953年7月,复并为5个区,30个乡(镇)。

  1956年,撤区并乡,设店头、好畤、仪井、监军、永寿、甘井、蒿店、御驾宫、翟家、马坊、袁家、上邑、窦家、永寿坊、车村、底角沟、旧县城、平遥18个乡(镇)。

  1958年9月,撤销乡建置,全县设1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59年元月,乾县、礼泉、永寿3县合并为乾县,原永寿县辖区设7个人民公社,21个管理区。常宁公社辖窦家、上邑、袁家、来家4个管理区;永太公社辖郭村、车村、渠子3个管理区;永平公社辖底角沟、平遥、旧县城3个管理区;渡马公社辖祁家、马坊、御驾宫3个管理区;永寿公社辖监军、蒿店、吴店3个管理区;关头公社辖甘井、关头、仪井3个管理区;店头公社辖好畤、店头2个管理区。

  1961年9月,恢复永寿县建制,全县调整为13个公社,2个管区。1962年3月,增设马坊公社,共14个公社,193个大队,751个生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改公社建制为乡镇建制。全县设14个乡、3个镇,下辖225个村,762个居民组(自然村)。

  2015年06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陕西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公告》中显示撤销永寿县监军镇,设立监军街道办事处;撤销永太镇,并入渠子镇;撤销仪井镇,并入店头镇;撤销御驾宫镇,并入马坊镇;撤销窦家镇,并入常宁镇。

  地理编辑

  位置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

  永寿县

  永寿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7°56′至108°21′、北纬34°29′至34°85′之间。南北长52.7公里,东西宽37.3公里。总面积898平方公里。县城监军镇距省会西安100公里(直线87.5公里),距咸阳市73公里。县境东北隅毗连淳化、礼泉,以泾河和窦家乡三峰村为界;南与乾县为邻,以阳峪岭为界;西连麟游,以武申河为界;北与彬县以湃家河为界。距县城西南15公里的仪井镇(苹果重镇)、40公里的店头镇,被乾县吴店、关头二乡间隔,形成与县境不相连接的“飞地”。店头镇东接乾县以漆水河为界;西、南与扶风接壤,以坡龙头村为界;北至种金坪接麟游县庙湾乡。仪井镇东扼乾县吴店乡,以漠西河为界;北至曹德与乾县关头乡接壤;南至王家庄紧扼乾县石牛乡。

  气候

  永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干寒,夏季短而温和。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166.2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4.77千卡/cm2。12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小,总辐射量6.27千卡/cm2,占全年的5.5%;6月份辐射量最大,为14.00千卡/cm2,占全年的12.2%。一年中辐射较强的有4至8月,总辐射量达63.27千卡/cm2,占全年的55.1%。5月份,平均总辐射量为12.96千卡/cm2,占全年的11.3%。

  资源编辑

  土地资源

  全县总土地面积898.1平方公里,折1347150亩。其中:农耕地50

  永寿景观

  0107亩,占37.1%;林地面积190000亩,占14.1%,林木覆盖率为15.2%。荒山荒坡地305600亩。

  林业已用地19万亩,人均1.26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8.37万亩(包括苗圃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0.63万亩);工矿用地570亩;园地1.14万亩;草地30.6万亩;居民占用地7.53万亩;交通用地9367亩;水域占地1.05万亩;公坟及其它用地3670亩。

  植物资源

  耕作和引进,增加了现代植物的多样性。

  粮类有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糜谷、荞麦及大豆。

  菜类有萝卜、白菜、菠菜、甘兰、葱、蒜、韭菜、黄瓜、蕃茄、海白菜、黄花菜、辣椒、茄子、丝瓜、冬瓜、葫芦、南瓜、西葫芦、旱芹、水芹、刀豆等。

  野菜有地钱、香椿、蔓菁、蕫草、蓟、薤、荠菜、苦苣等。

  经济作物有烤烟、大麻、棉花、芝麻、芥子、向日葵、蓖麻、花椒、茴香、西瓜、甜瓜、芋子、油菜等。

  绿肥、饲草有毛苕子、草木栖、紫穗槐、沙打旺、苜蓿等。

  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李、柿、枣、山楂、葡萄、核桃、石榴等。

  用材林有榆、槐、楸、桐、杨、桑、刺槐、旱柳、垂柳、椿、香椿、软枣、侧柏、皂荚、杜梨、梧桐等。

  花卉有美人蕉、吊兰、牵牛花、菊花、喇叭花、牡丹、芍药、玫瑰、月季、大理、木槿、海棠、风仙花、辛夷、迎春、山茶、紫荆、凌霄、鸡冠花以及仙人掌、连翘、珍珠、夹丝松等观赏植物。

  药类主要有酸枣、枸杞、悬钓子、沙棘、白茅、野艾、葛蒲、沙草、马兰、荆芥、马鞭草、迎春草、车前子、蒲公英、牛蒡、苍术、茵陈蒿、青蒿、黄花蒿、王不留行、马齿苋、雀麦、野菊、紫苜蓿、草木栖、柴胡、远志、黄芩、地丁、木耳、长芒草、目列列、芦苇、前胡、款冬、大戟、大黄、瞿麦、半夏、知母、白芨、透骨草、甘遂、节节草、茜草、地黄、升麻、地榆、香附子、苍耳、甘草、板兰、黄芪、扁豆、生地、赤小豆、白羊草、赖草、画眉草、秃疮花、紫苑、苦马豆、龙牙草、凤毛菊、赤箭、苦参等。

  落叶阔叶灌丛主要有栎、山杨、白桦椴、鹅耳枥、小叶杨、椿、柳、榆、榛、皂、连翘、榛子、酸柳、狼牙刺、扁核木、沙棘、卫矛、山刺玫、黄蔷薇、悬钓子、水葡萄等。

  动物资源

  家畜类有牛、马、驴、骡、羊、猪、兔、狗、猫、貂、梅花鹿等。

  野生动物有豹、狐、豺、狼、鹿、野猪、黄羊、鼠、鼬、鼹、野兔、蝙蝠等。

  禽类有鸡、雉、鸽、燕、鹊、鸦、鹰、鸢、鹞、鸠、麻雀、鸭、鹅、锦鸡、大雁、鸱鸮、百灵鸟、啄木鸟等。

  虫、鱼类有蜂、蚕、蝎、土元、螟虫、蚜虫、蜘蛛、蝗虫、蚱蜢、蚂蚁、金花虫、松毛虫、地老虎、蚊、蝇、蚰蜒、蝴蝶、螳螂、蟋蟀、蜣螂、蜻蜓、蝉、萤、天牛、鲤鱼、草鱼、鲢鱼、鲫鱼、甲鱼、金鱼等。

  其它动物尚有蛇、青蛙、壁虎、蜗牛、蚯蚓等。

  人口编辑

  解放后,先后进行三次人口普查。

  中心广场

  195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15697户,78520人,比1949年71200人增加7320人,增长10.28%;年均增加1464人,年均增长率为2.1%。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20900户,107700人,比1954年78520人增加29180人,增长37.15%;年均增加2918人,年均增长率为3.72%。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28915户,145569人。比1964年107700人增加37869人,增长35.16%;年均增加2104人,年均增长率1.87%。

  至1989年,全县为36171户,160470人,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4901人,增长10.2%;年均增加2129人,年均增长率1.46%。从1949年至1989年,共增加89270人,增长125.3%,年均增加2232人。年均增长率为3.13%。

  1981—1989年,共迁入18342人,迁出17091人,年均迁入2038人,迁出1899人。

  经济编辑

  工业

  养殖业发展

  永寿县工业在解放前,以手工业为主体,民国三十四年(1945),行业有纺织、榨油、酿酒、铸造、木器、制砖瓦、缝纫、尚鞋、食品、印染、采煤等。主要分布在县城和常宁、店头、仪井3个集镇。

  民国三十二年(1943),陕西省企业公司投资开采平遥煤矿,时采时停。同年,由银行投资县政府承办的“民生纺织工厂”,生产毛巾、白布等棉织物,三十三年因资金匮乏倒闭。解放初期,在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同时,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地方工业。至1952年,工业总产值为22万元。1953——1956年,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35万元,比1952年增加13万元,年均递增速度为11.8%。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实行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兴办地方工业,新建一批工厂。1962年,工业总产值增至95万元。年均递增率为34%。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前期,工厂动乱,生产发展缓慢;1968——1969年,党中央强调“抓革命,促生产”,县、社、队成立生产领导班子,狠抓经济建设,生产有所发展。至1970年,产值增至245万元。年均递增率为19.8%。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制药、农业机械修造、乳品和社队工业渐次兴起,1975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到682万元,年均递增率为35.6%。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拨乱反正,生产发展迅速,至1980年,工业总产值为1316万元,年均递增率上升到18.6%。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落实经济责任制,对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扩建新建一批效益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特别是乡、镇、村办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出现新的局面。至1985年,总产值达2321.3万元,年均递增率为15.2%。1987年,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制烟、酿酒、制药和电力工业,工业总产值为3233万元,年递增率为19%。1988年,工业总产值达463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1.5%,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3%。形成以烟、药、酒、电为支柱,农机、建材、食品、制鞋、服装、化肥、塑料等多门类的工业结构。1989年,共有工业企业193家(其中全民14家,集体10家,乡镇村办169家),总产值达5759万元,比1988年增长24.4%;实现利税1253万元,比1988年增长2倍。

  农业

  2014年农业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收入倍增、核桃基地建设四大工程,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建苹果园2万多亩,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园达到110个,果品贮藏能力提高到8万吨;新建核桃园4万多亩,补植近6万亩,淳化县累计核桃建园22.6万亩。旱地小麦高产创全省新纪录,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管理先进县和高产创建先进县”。

  林业

  据1983年林业资源调查,全县宜林地45.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5%。其中沟道荒坡、低山丘陵及退耕山坡地30.6万亩,土层厚,大部分布在永平、平遥、底角沟、郭村、永太、渠子、御驾宫、仪井、店头、渡马、马坊、甘井等乡镇。适宜发展用材林及经济林。

  全县立木总蓄积量为34.1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30.27万立方米。用材林中幼林蓄积49.1万立方米,中林25万立方米,近熟林0.72万立方米。

  2014年永寿县生产总值完成41.331亿元,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8.82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30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317元,增长14.5%。

  交通编辑

  永寿县地处陕甘要道,但建国前仅有一条西安通往兰州经过县城的土工路。农村交通更为不便,运输多为畜驮,车推、人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交通事业有了很大改善,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

  公路:特别是进入90年代,公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高。至2002年底全县有各级公路221条,全长749.7公里,其中国道312、省道永麟公路过境,县道4条,专用公路4条,乡村公路221条,公路密度为28.3km/km2。铺设柏油公路路面的行政村77个,铺设砂石路面的行政村172个。

  高速公路:G70福银高速公路过境,在永寿境内有两个出口(永寿南站、渡马站)。

  铁路:西平铁路(西安至平凉)设有永寿火车站。

  机场:永寿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约78公里,90分钟车程。

  客运:县内有至西安高速和低速客运,至咸阳、扶风低速客运,以及通往常宁等各乡镇的班车。

  明、清时期,永寿无公路。民国时期,仅有过境西兰公路永寿段,运输全靠人挑、畜驮。解放后,逐年修筑公路,至70年代,形成公路交通运输网。80年代,公路质量进一步提高,村村通汽车,乡乡有班车。

  咸阳火车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5年4月10日起,西安铁路局开行西安至彬县每天开通两对客车,k8229次西安9时20分开,9时39分到咸阳,票价4元;10时08分到礼泉,票价5元;10时26分至乾县,票价6元;10时59分到永寿,票价9.5元;11时41分到彬县,全程票价13.5元。另外一趟西安至彬县的旅客列车西安发车时间是17时18分,到达彬县时间是19时50分。从彬县到西安的旅客列车k8230次,彬县发车时间是7时35分,9时58分到达西安;另外一趟彬县到西安的旅客列车k8231次,彬县发车时间是12时06分,14时38分到达西安。同时,该趟列车的开行也结束了西安至礼泉、乾县、永寿、彬县等地区不通铁路客车的历史。

  民生编辑

  2014年永寿县实施各类民生项目142项,完成投资7.15亿元。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6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296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9%、99.6%。发放城乡低保、高龄补贴4600多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00套,荣获“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佳县”称号,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11件,办复率达到100%,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投资4482万元,完成了11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周转房和6所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各届捐资386万元,资助新入学贫困大学生532名;营养餐改善计划惠及学生19960名;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再次突破600人,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深入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647.91万元,完成了14所镇区卫生院安心工程等项目,镇区卫生院全面实施住院患者“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断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计生“三大工程”深入实施,为2784对婚育青年、33752名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健康检查,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率,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5‰以内,荣获“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县”称号。

  教育编辑

  学前教育

  解放前,永寿县无幼儿教育。

  1969年,在监军镇小学,西村小学和永寿中学,分别设幼儿班。1980至1981年,全县17所中心小学,办起幼儿班15处。1985年,增至39处。1987年,办起永寿县幼儿园。监军、常宁、店头三镇改建扩建幼儿教育用房;监军、常宁、店头、甘井、渡马5所中心小学附设幼儿班。至1987年,全县有幼儿园、班65处、63班,入园、班幼儿1696人,教职工68人,其中专职教养员67人。

  小学教育

  清代村学为家塾、私塾、义学。康熙七年(1667),按里与人口聚居处设立义学。乾隆五十六年(1791),因屡遭兵燹,仅存车平里在永里义学两处。雍正十一年(1733),于县城创办翠屏书院,收授生童14名(生员6名,童生8名)。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书院为养正学堂。三十一年(1905),改养正学堂为高等小学堂。民国开始,兴办学校。元年(1912),于县城创办第一高级小学堂。三十年(1941),更名永平乡中心国民学校;民国十四年(1925),于监军镇创办第二高级小学;同年于复兴巷创办女子小学。三十五年更名为监军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二十六年(1937),创立渡马小学,三十五年(1946),更名为渡马乡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创立常宁镇小学,三十五年更名为常宁镇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三十年(1941),相继创办车村小学、店仪镇小学,后分别更名为中心国民学校。是年,共有中心国民学校7处,保国民学校106处,127班,学生405人。小学多系旧有寺庙改建。

  1949年,全县有小学132所,在校学生3927名,教职工200名。至1952年,小学全部改为公办。

  1953—1957年,先后调整小学布局,贯彻“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采取公办、民办形式办学,全县小学增至190所,在校学生10738名,教职工598名。1962年,经调整全县有小学180所,在校学生9193人。后发展耕读小学、简易小学,至1965年,全县全日制小学增至396所,学生达19343人;耕读小学250所,在校学生12368人,计31711人,其中学令儿童24572人,入学率为71%。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耕读小学、简易小学多被废止,学令儿童入学率下降。

  1973至1975年,全县学令儿童入学率达88.5%。1978年,合理调整布局,在巩固入学率的同时,致力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至1985年,全县有学令儿童16431人,入学人数为16030人,儿童入学率达97.6%。

  中学教育

  永寿县初级中学,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利用监军镇南庙“坤

  永寿小学

  元宫”改建的。民国三十年(1941)春扩建。至三十七年(1948),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余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改变不合理布局。1956年,常宁、仪井分别设初级中学。永寿中学始设高中教学班。1958—1962年,先后办起公社初级中学14所。1966—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学“停课”。1970年改好畤、永太、监军、常宁城关中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971年,全县有高级中学5所,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4677名,教职工282名。1972年,渡马、永平两所初级中学设高中教学班;因师资不济,将初级中学缩减为11所。1975—1976年,搞所谓“学朝农”,反“回潮”,中学教育再度陷入混乱,考试制度被废除。1977年,甘井、蒿店、窦家、马坊、御驾宫、渠子、店头、永平、永安等10所七年制学校,设高中教学班;将郭村、北堡、永寿坊、洛安、班白、折楼、新华、常宁城关、安德、店子头、张家原、监军城关、封侯、西村、古屯、永寿坊、民丰、永安、底角沟、平遥、三谊、延村、七联23个村的五年制学校改为“七年一贯制”学校。全县有七年制学校23所,九年制学校10所,完全中学6所;在校学生10431名,教职工583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经过整顿,至1989年,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6所。

  文化编辑

  文化场所

  民国十四年(1925),在民众教育馆内设图书社。二十四年(1935),改图书社为图书阅报室。三十一年(1942),民众教育馆改名为中山教育馆,编6人,内分辅导、业务、总务三个组。三十五年(1946),复改名为永寿县民众教育馆。

  1950年6月,成立永寿县大众阅览室。同年9月,改名为永寿县人民文化馆。1952年,易名永寿县文化馆。1969年,改称永寿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80年,复称永寿县文化馆。1989年,全馆有工作人员22人,业务分工有美术、文艺、图书阅览、群众文化、文物、后勤、办公室等项。

  1973年,有6个大队建立文化室。次年,文化室增加到80个。1981年,常宁、渠子两个公社建立起文化站,至1989年,全县17个乡、镇中已有15个建立文化站,辅导群众各项文化活动。

  文物遗址

  石佛像

  县境内已发现大小石佛像共10尊,大部无头,郭村乡蒿庙坪(村)三尊唐代石佛象比较完整。

  蒿庙坪石佛,身高1.2米,肩宽0.60米,下宽0.75米,前后距0.40米。象下莲花座直径1米,周长3米,高0.3米。莲花座下方形底座长1米,宽0.78米,高0.22米。

  明、清县城遗址

  明时永寿县城址麻亭,今名旧县城,县城周五里(《陕西通志》)。明末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知县张焜,建新城,匾曰:金盘城。周三里,高二丈八尺,土筑,辟西门二,曰金盘、康阜。建门楼二,角楼四。

  遗址城墙基宽6.8米,顶宽1.7米,高8.8米,夯筑土墙,有西门二,南、北门各一。城门、城上建筑,全系砖石砌筑。

  永寿县治迁移史略碑

  碑高0.70米,宽0.77米,厚0.12米,碑文共十九行,行十六字。永寿县长雷震甲撰,丁祝卿书,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元月一日刻石。

  旅游编辑

  武陵寺塔

  武陵寺塔

  该塔身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七层八楼,第砖质木式结构。重檐楼阁式,层层有斗拱飞檐,角有风玲,楼门有圆有方,外有平座栏杆,所雕图案各异。塔身内为两米见方天井,木质楼梯旋绕直达塔顶。隔层拱门相对,出拱门凭栏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塔址在陕西省永寿县永平(县城旧址)武陵寺遗址内,故名武陵寺塔。相传宋时此地为翠屏书院。从院中仰望宝塔,云飞塔动,甚为壮观。

  旧县志载,该塔为后魏平阳王熙所建,约在北魏天兴年间(398-404年)距今1500多年,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永寿县志蒋志余》记载,该塔由于关中地震曾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修葺一次,民国十九年(1930年)陕西再次大地震,塔顶震毁,塔身向东北倾斜。1983年,省文物主管部门拨款维修,清理出塔门,建成四方塔院,并建古建房三间,供看管人员使用。

  拆除塔顶残砖时发现宋神宗“熙宁重宝”铜钱一枚,同时发现书有“大观元年五月重”字砖一块,陕西省文物管理局认定为北宋塔。究竟是重修,还是重建,无可辨认,初建塔年代很可能推前。

  1981年,该塔被定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塔周围曾有残砖断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道。

  至塔修葺后,馆内派专人看管至今。通往塔院的土路已修通,可驱车山顶,塔周围几次造林绿化,草木植被较好。

  四十万亩槐林

  步入5月的中国槐乡——永寿,40万亩槐林绵延百里槐花飘香,吸引了近万名游人和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活动期间永寿丰富的旅游资源、浓郁的黄土风情和精彩的系列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大家在穿槐林、赏槐景、摘槐花、品槐蜜、抒槐情时,悄然不觉中亲近了自然,陶冶了性情、保护了生态,放飞了梦想……

  永寿四十万亩槐林

  槐树林风情度假山庄

  永寿旅游

  槐树林风情度假山庄,由陕西正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七千万修建的以风情渡假、休闲娱乐为主题,狩猎为特色的槐树林风情渡假山庄,是一处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它位于陕西永寿清幽山麓,坐拥十万亩浓密槐树林,毗邻乾陵与大佛寺,距西安市116公里,自然条件优越。

  山庄主要旅游项目:滑草场、狩猎场、风情酒吧、豪华别墅、乡情窑洞,野外宿营烧烤。山庄可同时容纳150人住宿,400人就餐。

  山庄2000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被市旅游局评为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平均年接待游客9万人次。

  颐和槐树林生态森林公园

  槐树林生态森林公园位于槐山中东部,占地10000亩,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捷。依托40万亩槐树林天然屏障,投资3亿元建设野外拓展训练、狩猎、滑草、老年公寓等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