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旬邑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snxunyi.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暂无
  •         

旬邑县政府网简介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北部,东接铜川耀州区,北依甘肃正宁,南傍淳化,西临彬县。古称豳,秦封邑,汉置县。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曾在此开疆立国,开创了古代农耕文明。截至2011年,全县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11镇、187个行政村、29万人口。

  区划编辑截至2006年,旬邑县辖11个镇、3个社区,县政府驻城关镇。城关镇

  辖24个村委会:西关村、赵家洞村、留石村、纸房村、焦家河村、连家河村、崔家河村、安仁村、肖咀村、下塬子村、东关村、小塔村、甘峪村、马渠村、史家塬村、窨里村、东头村、小塬子村、郭家掌村、乔儿沟村、七界石村、西庄子村、东柳村、神树岭村。张洪镇辖17个村委会:北胡同村、新丰村、新昌村、府池村、秦家屯庄村、鹏程村、鹏旗村、上皇楼村、下皇楼村、张洪村、陆家胡同村、高坪村、中街村、庆丰村、坳子咀村、官道咀村、郭家咀村。土桥镇辖25个村委会:北沟村、底宜庄村、南坡村、丰泉村、北家坊村、东尧村、南沟村、牙里村、侯家村、程王村、王村、东曹村、沟东村、郭赵村、马庄村、桥上村、胡同同村、牛家村、三王村、北堡子村、镇头村、新庄子村、小宁村、峰火台村、指甲坡村。职田镇辖21个村委会:职田街村、马家堡村、照庄村、景家村、早池村、车村、万寿村、那坡子村、新杨村、旧杨村、昌盛堡村、青村、上墙村、下墙村、牙里河村、武家堡村、小峪子村、岭南村、恒安州村、东棚村、文家川村、寺坡村。太村镇辖32个村委会:太村、凉坪村、军村杨家村、张家村、军村刘家村、后堡子村、安家村、店里村、杨坪村、店头村、杜家村、上南子村、姚家店村、文家村、畔子村、孟家咀村、罗家咀村、川子岭村、东河村、坳桥村、白虎玉村、屯庄村、东堡子村、赵村、杏坡村、野鸡红村、老虎渠村、南宫村、赵家村、琅琊洼村、赵家坡村、唐家村。郑家镇辖15个村委会:郑家村、马坊村、仁安村、高家湾村、南掌村、席家台村、贾村、王家村、李家村、葛村、堡子村、凉泉村、曹家村、下赵家村、村南村。湫坡头镇辖19个村委会:湫坡头村、散集村、车门村、坪坊村、门家村、看花宫村、芝村、北崖头村、八王庄村、刘家庄村、西洼村、椒村、太堡村、旮旯子村、甘家店村、风火台村、罗家村、苟家村、埝桥子村。底庙镇辖18个村委会:底庙村、郭村、三家庄村、产场村、北庄村、麻院村、于家庄村、南五村、前村、东牛家坡村、西牛家坡村、房家村、咀头村、西庄子村、店子河村、刘家店东村、刘家店西村、万家川村。丈八寺镇辖17个村委会:丈八寺村、新店村、罗家村、义村、牛家村、王牌村、白村、柳峪村、甘老池村、白家塬村、蔡家河村、郝家村、韩家村、谈村、堡子村、苏村、太慈村。马栏镇辖23个村委会:马栏村、杨家店村、朱家店村、转角村、金盆村、杨家胡同村、黑牛窝村、后掌村、神崖沟村、于家川村、前掌村、前义阳村、后义阳村、长舌头村、西塬村、东昌镇村、北坡子村、雷庄村、杨坡头村、北咀村、南岭村、坪里村、蜈蚣岭村。清塬镇辖18个村委会:郝家村、曲家弯村、马崖腰村、坳里村、班村、南壕村、蒲舍村、庄河村、吕家村、苍儿沟村、姚家村、陈家村、赵家村、赵家弯村、趄洼村、石门村、暗门子村、水沟口村。赤道社区辖11个村委会:赤道村、南子村、义井村、上官庄村、甘坡村、九里红村、富村、均村、上魏洛村、下魏洛村、胡家村。原底社区辖16个村委会:庄里村、百子村、赵家村、上西头村、下西头村、南头村、店子村、于家村、刘家村、上堡村、郭家村、枣林子村、孙家村、蒙家村、岳家村、枣林河村。排厦社区辖19个村委会:排厦村、马家河村、陈家河村、胡洛村、庙店村、刘家村、戚家村、安洛村、大槐树村、魏家村、焦家村、刘家坡村、芋芝村、义章村、水家村、沟老头村、井坳村、后庄村、榆林子村。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辖境的北端,地处关中平原的北界,陕北高原的南限。在东经108°08′~108°52′,北纬34°57′~35°33′之间。东界黄陵、铜川、耀县,西邻彬县,南连淳化,北接甘肃正宁。县城与各地的距离是:距彬县城44公里,淳化县城69公里,耀县城39.9公里,铜川126公里,甘肃正宁县城94公里。南距省城西安175公里,距咸阳150公里,东北距北京经河南道1460公里,经山西道1500公里。

  气候

  旬邑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冬暖夏凉,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960—1350米,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时数2390小时,而且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环境无污染,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旬邑县的气温分布,明显受地形的制约,一般都是塬区高于山区。年平均气温塬区9.1℃,山区的转角7.1℃;一年中,冬季的1月气温最低,黄土塬区-4.6℃,山区-6℃左右,夏季的7月气温最高,塬区21.5℃,山区20℃左右;春季塬区4月的气温10.6℃,秋季的10月气温9.9℃。

  资源编辑水资源

  水量大气降水是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全县年平均降水量606.3毫米,年降水总量10.98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高于咸阳市平均值(567.9毫米),但低于全省平均值(628毫米)和全国平均值(686.8毫米)。全县自产地表径流12477万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及回归量甚微,故不计入资源量,入境客水年径流量2626万立方米,亦不计入资源量,所以自产地表径流量即资源总量。水资源量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量为600立方米,比咸阳市人均水量多1.5倍。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很不均衡。山地区径流量8501万立方罘,径流模数8.70,径流量占总水量的68.1%;塬区径流量3976万立方米,占全县总水量的31.9%,径流模数4.77。塬区是种植业集中地,但亩均水量仅17.6立方米,缺水严重。再者,年内分配不均,不同保证率的水量相差悬殊。三水河是旬邑县最大的河流,其径流量年最大、最小相差8.6倍;年内的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一半还多,而10~2月的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全县平水年(保证率50%)水量10159万立方米,干旱年(保证率75%)水量6748万立方米,特干旱年(保证率95%)水量只有2674万立方米。水质1.地表水水质:旬邑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水分循环交替较为强烈,碳酸盐岩类分布普遍,地表水体矿化度低,酸碱度和总硬度适中。据在三水河取样分析结果,PH值6.8,总硬度(德国度)14.0,矿化度292.3~301.2毫克/升(见表2—17)。2.地下水水质:由于旬邑县处在山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地下水多为就地补给、就地排泄,水化学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重碳酸盐钙型水和重碳酸盐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多呈中性和弱碱性,总硬度一般11~16德国度,为微硬水,唯三水河谷及第家河川地带,出现了重碳酸盐、硫酸盐钠镁水和硫酸盐氯化物镁钠水,矿化度增大为0.7~1.5克/升。

  植物资源

  在长期人类活动影响下,旬邑县天然植被在塬区已荡然无存,替代它的是人工植被,山区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还保留着一定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生长繁茂。在中国植物区系中,旬邑县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因此在组成植被的植物成分中,无论是建群种、优势种或是伴生种,都以华北成分占绝对优势。乔木有壳斗科的辽东栎、槲树、麻栎、槲栎等,桦木属的白桦,杨属的山杨,榆科中的榆,槭属的地锦槭、元宝槭,还有大叶朴、小叶朴等,以上都是落叶阔叶树种;针叶树种有松科的油松和柏科的侧柏。华北区系的灌木有酸枣、荆条、虎榛子、毛樱桃、北京丁香、抗子梢、毛山荆子、沙棘等等。华北成分的草本植物有白羊草、黄背草、大披针苔、北京隐子草、大油芒、野古草、百蕊草、藜芦、远志等等。此外,还有黄土高原植物成分,如山杏、扁核木、马棘、艾蒿等。至于华中成分、蒙古成分、青藏高原成分以及横断山脉的成分也有分布。

  人口编辑建国后,旬邑县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950年115300人,1990年达236899人,总量增长1.1倍,净增121599人,平均每年增加3039人,增长率为105%,年平均增长率为1.82%。1949~1957年,全县人口总数由112331人增加到131372人,净增19041人,平均每年增加2380人。为建国后旬邑县人口慢增时期。1958~1961年,由于旬邑县合作化以来,多数农民收入增加,食有略余,时暹三年困难,可资维生,不像其它地方人口增长慢或总量下降,恰恰相反,而是增速较前加倍,由128100人增到147638人,净增19538人,平均每年增加6512人,是建国后旬邑县人口第一个增长高峰期,为增长最快时期。1962~1975年,全县人口总量由153120人增加到201091人,净增加人口47971人,年平均增加3690人,比前阶段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为快增时期,是第二个增长高峰期。1976~1986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人口由盲目生产转为有控制生产,增速下降,总量从202680人增加到215800人,净增加13120人,年平均增加1312人,为建国后旬邑县人口增长最慢时期。1987~1990年,由于育龄人群增加,旬邑县人口增速回升,总量由218464人增加到236899人,净增加18335人,平均每年增加6145人,是旬邑县建国后第三个增长高峰期。交通编辑旬邑县沟壑纵横,建国前交通不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转角为中心,修筑4条驮运道路,保证了行军作战。建国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于1956~1966年,修筑公路15条总长350多公里。1971~1979年,为旬邑县公路升等阶段,1980~1990年,旬邑县公路交通长足发展,修成乡村道路6条65公里。改造砂石路面178公里,铺筑沥青路114公里。至1990年,全县公路长达635.5公里,其中沥青路229.8公里,砂石路376.8公里,建桥24座723延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毗邻各县,沟通陕甘两省,辐射全县乡村畅通无阻的公路交通网络。全县有汽车345辆,大中小型拖拉机1072台,年货运量达885万吨,年客运量达138.1万人次。

  教育编辑旬邑县教育,唐代以前无考。宋代,已有县学之设;元代,有社学出现;明、清时期,私塾、义学、书院与社学、县学并存。据旧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旬邑县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的进士有14名,举人48名,各类贡生290余名。清末,改书院为高等小学堂,裁撤教谕、训导署,设立学务局,全县各地多设初等小学堂。民国时期,旬邑县教育较历代有不少进步,但发展缓慢,变化复杂,各时期情况殊异。初改学堂为学校,彻底废除教学旧制,实施新的学制、课程、教学及管理方法,提倡女子接受教育。全县学校虽有增多,但入学儿童仅占全县学令儿童总数的20%。民国16年(1927)后,旬邑县开始推行义务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增设,学生增多,但教学多受战事或政治需要影响,动辄变更,收效甚微。民国24年(1935)后,旬邑县革命根据地教育发展迅速,陕北公学、鲁迅师范、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等学校及境内各小学先后迁入或创办,对推动旬邑县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大有促进。而本境国民党统治区之教育仍缓慢发展,时有起落,至民国30年(1941),始有初级中学之设。建国后,在旬邑县各级人民政府重视下,教育发展较快,但亦多波折。50至60年代中期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全县学校实行调整和改革,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较快,幼儿教育初有发展,工农、成人教育之扫盲识字活动规模空前,学校重视教学质量,教学风气良好。“文革”中,旬邑县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摧残,教学秩序、教师队伍倍受冲击,教学质量下降。1976年后,旬邑县教育重新发展,但一度乱办学现象严重,教学质量不高。80年代后,旬邑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逐步健康发展,教师队伍扩大,教学设施、管理制度均日趋完备和提高,普及小学教育卓有成效。至1990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发展状况,是建国后各时期最好水平,为旬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化编辑

  旬邑县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诗经》中的《豳风》《公刘》等便产生于旬邑县。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旬邑人民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众多的民间艺人的艺术实践使当地文化艺术融合了陇东、陕北和关中的地方特色。民国时期,文化事宜由县政府教育科兼理。民国35年(1946)设立民教馆。演出团体也比较活跃,新型文艺形式如话剧、歌剧、黑白无声电影等相继传入。建国后,旬邑县文化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艺术普及较快,各类机构逐步成立,项目日益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民间剪纸和唢呐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的关注,业余文艺创作蓬勃发展。但戏曲艺术在改革中面临困境,文化艺术阵地出现不少颓废、消极的东西,政府各有关部门多次协同查禁,但其浊潮时敛时起,对旬邑县社会及群众文化生活不无影响。

  特产编辑旬邑苹果

  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42.5万吨,产值7.86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2800元以上。如下旬邑果业主要特色规模和品种优势明显。全县苹果主栽品种有藤牧1号、皇家嘎拉、美国8号、红富士等,引进国内外新优苹果品种20多个。全县所有乡镇获得陕西苹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欧瑞金),已建成绿色苹果基地25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10万亩,欧盟有机苹果认证3200亩,EUREP—GAP认证3000亩,有机苹果基地认证5300亩。果品品质卓越超群。旬邑苹果个大形正,色泽鲜艳,汁丰味浓,香甜可口,闻名遐迩。尤其是"旬宝"牌红富士,色泽艳丽,肉细汁多,脆甜浓香,风味独特,堪称果中之上品。先后有11个主栽品种、130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各类农博会、评优会大奖,获奖总数居陕西各县区之首。果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到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一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旬邑县境内海拔960—1350米,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时数2390小时,而且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环境无污染、病虫害危害轻,足国内外公认、,并且被生产实践验证了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可与意大利都灵、法国里昂、日本长野、美国罗切斯特等世界驰名苹果产区相媲美。二是优良的品种结构。按照建设苹果专业强县的规划要求,八建园开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新品种、新技术”白¨旨导思想、一手抓规模发展,一手抓优良品种栽培,主栽的品种主要有红富士、乔纳金、秦冠、嘎拉、美国8号等。其中,红富士占到基地总面积的75%。三是优化的管理水平。在建立基地之初,就坚持栽植规范化、管理标;住化,并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强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和苹果套袋技术,苹果套袋率达到95%以上。强力推广优质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示范园和有机苹果示范园,使果园整体管理水平又有了新的突破,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绿色食品”苹果基地认证25万亩,欧盟有机苹果认证3200亩,EUREP—GAP认证3000亩。四是最好的苹果品质。生产的“旬宝”牌苹果个大形正、色泽鲜艳、汁丰味浓、香甜可口,先后120多次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大奖,果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到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五是鲜明的文化特色。结合套袋技术。该县大量推广贴字艺术苹果,贴字3亿多只,把福禄寿喜等吉祥祝福语和十二生肖图案、北京福娃晒于果面,使苹果成为文化的载体,成为一种艺术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旬邑甜糯玉米

  石门山甜糯玉米产自自然条件优越、无环境污染的石门山下。那里平均海拔1600米,无霜期180天,年降水600毫米,日照时数2390小时。且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所产甜糯玉米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比普通玉米高,特别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钙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7%-18%,尤其是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比普通玉米高7.5倍,是集色香味于一体的特种果蔬营养佳品。

  旬邑马栏土豆

  马栏地处旬邑县东北部,该地区海拔高、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含钾丰富,雨水充足,适应土豆的生长。该地出产的土豆形状美观、口感好、耐储藏,属优质无公害特色农产品。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马栏土豆远销省内外。

  底庙大葱

  旬邑县底庙镇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由于海拔较高,光照时间长,夏季雨量多,秋季气候凉爽,空气干燥、红粘土壤及适宜大葱喜凉爽生长习性,形成了大葱生长的最佳适宜区。当地群众有着千年栽种大葱的丰富经验,所产大葱其葱体盈尺,葱头和鳞茎洁白光亮,肥厚柔嫩,辣香味浓,清香宜口,葱白多,葱汁浓,实为烹制佳肴的上等用菜,深受人们喜欢。底庙镇年种植大葱1500多亩,产量2300多吨底庙大葱因形似鞭杆,因形似鞭杆,故亦有“鞭杆葱”之称,辛辣芳香,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每克葱晗蛋白质1克、糖类6克、脂肪0.3克、维生素A11.2毫克、维生素B0.8毫克、钙12毫克、磷46毫克,还有硫化丙烯、葱辣素、葱油、苹果酸、有机酸、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2003年底庙大葱在陕西杨凌农高会上参展,深博各界人士交口称赞

  旬邑麻花

  麻花,旬邑风味食品。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用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添加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鸡蛋、食盐(或白糖)、五香粉揉匀,揪一定份量的面提,再搓成长约20厘米的条状,用油一刷,备用。待油锅沸腾之后,便可揉搓合成绳状入锅炸制。一般有三股、两股之分,根据需要确定。炸制过程中,要用特制的长筷子及时翻拨,炸至金黄色即可。麻花的品种多样,有大麻花、小麻花、碎麻花;有咸、甜、五香、麻辣多种风味。

  花子馍

  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花子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将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和入揉匀,使面团酸碱度呈中性、筋光状,再揉搓成圆条,揪面提,备用。将面提反复揉搓成馒头状,用手压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5厘米的面饼,在其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即成。做够一屉后,用大火蒸约20分钟就可出锅食用。出锅后的花子馍,两瓣分开,呈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美观美味。

  旬邑甑糕

  甑(zèng)糕,旬邑地方食品。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甑糕是从我国最古老的“粉糍”演变而来,唐代趋于定型。因为甑糕是用“甑”蒸成的糕,故谓之甑糕。甑糕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原料为江米和大枣。制做时,取一定数量的江米,用凉水浸泡2~4小时,待米心泡开后,用清水淘洗干净,控干水份。另取一定比例的大枣洗净,备用。先在铁甑篦上均匀铺一层枣,取江米的三分之一铺在枣上,如此反复。最后再均匀铺一层枣,在枣上盖一层白布,加上锅盖,即可焖蒸。蒸焖过程中,火功和添水十分重要,初用旺火猛烧,间隔30分钟向米上浇洒少许的温水,一小时后用文火蒸焖,约3~5小时即成。制做成的甑糕,米枣交融,色泽鲜润,绵、粘、甜,枣香扑鼻。食之则香甜如蜜,沁人肺腑,回味无穷。

  旅游编辑卧龙潭

  卧龙潭清朝咸丰十年,沟底显现一神潭,周围百里以外的人都前来神潭祭奠,求潭保佑,乞福保安,求医救人。在此期间,传说潭中有一巨龙,夜出昼伏,保佑地方百姓。朝中一位中堂大人,听闻此言,于是驾临神潭,乞求神龙为其家人医病。中堂来此,神龙显现,回家以后,久病家人病症痊愈,此事传入皇上之耳,皇上封此潭为卧龙潭。从此,远近闻名,在此乞福者甚众。胡家村也因此闻名于世。民国十八年间,一军队途经胡家,在经过胡家沟南畔时,战马停而不前,嘶鸣起跃,吼声震天,将士不知所措,突然前面闪现一断沟,挡住了前进路线,于是将军命令在此扎营,动员全村百姓及官兵修筑石桥,利于通行,因与卧龙潭相望,故起名为卧龙桥。

  北宋泰塔

  北宋泰塔泰塔又称旬邑塔,在旬邑县城内。泰塔是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高五十三米。在第一层北面正中辟有半圆形券门,通过门里的甬道,进至塔心小室后,有木梯可盘登远眺。从第二层起,每层都有拱形的门洞与长方形的假门相间,并逐层依次变换其方位。各层塔檐于转角部位的中线上,用青石制成角石一根。它的外端均特意被加工雕凿成螭首,自翼角伸出。螭首的颈部各有铁铸环套,用以系铃。每当清风徐来,铁马叮铛,抑扬顿挫,如听神曲,使人心旷神怡。相传此塔建于唐代,但据塔身第六层北面东侧槛窗上的一块砖刻题记,起塔的时间为嘉佑四年正月中,即公元1059年。

  十里桃花川

  十里桃花川十里桃花川位于姜嫄河川道,长达十公里。每逢清明前后,这里满山盛开的山桃花,如片片绯红的云霞,把群山装扮的分外绚丽妖娆。

  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石门山森林公园的林木种类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林相整齐的人工林。奇花异草,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其分布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森林中满目清翠,郁郁葱葱。高大的乔木摩云翳日,低矮的花草争妍斗奇。树木枝叶繁茂,鲜花艳丽夺目。这里既有原始的自然风貌,又显示出人工花园的神韵。

  古象犀牛化石展馆

  古象、犀牛化石馆陈列有1975年出土于我县马栏镇西塬村的黄河剑齿,其中古象化石体长8.45米,高4.3米,犀牛化石体长4.8米,高3.1米,距今已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是研究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古地质、古气候,古地貌、古生物的重要标本。大象化石体魄之大,象牙之巨都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世界第一象”;犀牛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复原装架的第一具完整的板齿犀牛化石骨架。古象、犀牛化石为国家一级文物。

  旬邑红色旅游

  红色马栏——革命圣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南大门,是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成果,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同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一道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争夺和旬邑这块土地,曾发生过大小战斗170余次。重要的战斗有:谢子长收复职田镇、刘志丹夜袭马栏镇、陕甘游击队奔袭旬邑城、陈国栋以计取张洪、张占英巧取赵家洞、王振西吕家歼灭战、罗春生夜袭东牛坡、三五八旅出击西府首战解放旬邑城、七七一团攻克职田太峪镇等。旬邑地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前沿阵地,曾谱写了我党、我军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其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马栏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现存有习仲勋、汪锋、赵伯平等革命领导人的旧居及党政军机关办公居住过的103孔窑洞,有当年修建的七孔石桥和工字房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